家校合作,携手共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家校合作,携手共育

王 莉

宁夏石嘴山市实验中学 753000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培养孩子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成功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家庭与学校齐心协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6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共同的作用,家庭教育更是对一个孩子的启蒙、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两个家校共育的真实案例:

我对你的爱从未改变!

刚参加工作就接手了初二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班里有个特别聪明的男生,回答问题思路独特,有些证明题往往是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可是没几天,作业就不按时上交,要写也是随便应付。从其他几位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从初一就不好好写作业,成绩也都排在中下等,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数学了。身为数学老师的我,决定帮孩子一把。找孩子谈话,一开始他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经过说服,口头上虽然答应了,但是接连几天还是一如既往。考虑到一个孩子不写作业,不爱学习会影响一个班的学风,我不能过早的放弃他。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缩影,孩子出现了问题肯定和家庭有关,我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通过和孩子父亲的交流,了解到孩子在小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孩子小学四年级时,父母最终离异,孩子跟着父亲,父亲是一位长途货车司机,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在家,所以就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有时候孩子不愿去,就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母亲再婚后又有了孩子也很少给他打电话。他在家中感到孤独无助,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悲观的心理,放学后不想回家,不写作业,学习懒惰,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孩子逐渐开始自暴自弃,不爱学习。

我向孩子的父亲反馈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告诉他孩子有多希望得到他的关爱,也和他讲了家庭、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重要性。好在这位父亲很明事理,当时就明确了对孩子的监督和关爱已经迫在眉睫,也表态无论今后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督促孩子的学习,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和孩子的母亲沟通,让妈妈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关心。我提前把父亲的话做了录音。又多次找时间和孩子谈心,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孩子的工作,我先让孩子自己指出他的问题,谈话中,我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进行耐心地疏导和沟通,也把父亲的录音放给孩子听,他听完后在我面前哭了起来,终于,孩子的心结打开了!

这次谈话之后,我发现孩子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他,我们几位老师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有家长陪伴的春游,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分享体会等活动,拉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孩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位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做他的同桌,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学习上更努力了。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奖励,还选他当了我的数学课代表,孩子更有自信心了。从他口中也得知父亲现在很少出远门了,在家的时间比以前多了,母亲也常给他打电话,父母都比以前更爱他了,我告诉孩子:父母对你的爱从未改变!只是你没有用心去感受!孩子现在已经是大一的一名学生了!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的差生,背后一定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朽木”也能雕琢。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共育,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心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家人和老师对他的爱,孩子终会成才。

孩子给妈妈当老师

小于是我的一位学生,刚上初一,我就发现这个孩子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也很敏捷,但是专注力不够,不爱学习,数学成绩每次都在及格线左右徘徊。跟孩子母亲交谈后了解到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先看电视,或是借着看洋葱视频玩手机,问他作业做得怎么样,也总是说早在学校就写完了,在家里从来不学习。一说孩子,就和家长对着干,他们也没办法。孩子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为了两个孩子辞掉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孩子,作为全职妈妈,她很重视孩子的学习。“真是恨铁不成钢,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我该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呢?孩子也不听我的,真是让我头疼啊!”孩子的母亲这样说到。孩子不听家长的说教,家长也无从下手,又是一个以前过度溺爱,没有培养孩子好习惯而如今着急抓狂的家长。

我给她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到客厅写作业,你陪着孩子看书,坚决不开电视,不玩手机,给孩子先树立一个读书的好榜样。孩子写完作业让孩子给你讲题,和孩子一起看洋葱视频,让孩子先找到学习的乐趣。”以下是家长给我反馈的她实行第一天和孩子的对话场景:

我说:“儿子,妈妈初中的时候数学学得挺棒的,但是现在忘得差不多了,我想跟你一起学习,也好辅导你弟弟的学习。你来教妈妈,当妈妈的老师,可以吗?”

儿子说:“开玩笑呢吧,我都不会怎么教你!”

“行的,儿子。在学校你认真听老师讲解,把重要的知识记下来,回家就教我,妈妈保证能学会,没听懂的晚上我和你一起看洋葱视频。”

“好吧,我们现在正在学解方程呢,那我就教你如何解方程吧。”

“儿子,你每天在课上一定要把笔记记好,回家给妈妈看,写完作业讲给我听啊,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加油!”

“行,我学什么就教你什么。”

我高兴地说:“真是好儿子,妈妈也会做个好学生的,不会让你失望的。”

就这样,家长和孩子达成了共识,他每天回家不再看电视了,取而代之的是埋头写作业。孩子母亲也是坚持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学习书中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孩子写完作业很认真的给她讲题。家长说虽然她学的很吃力,但看到儿子教得那么认真,一份喜悦涌上心头!孩子所有作业完成之后也会进行各科的预习与复习,她也会陪着孩子一起看洋葱视频,和孩子讨论解题方法。

一学期下来,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回家就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每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孩子后来顺利的考进了三中,这种学习模式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是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家长要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大胆尝试,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从而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有时候是需要“激”一下的,不要吝啬于对孩子的夸奖与赞美。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长和老师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通过家校合作,让我们携手共育孩子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黄爱华,邹太龙.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转型与调适[J].中国德育,2021(18):20-23.

[2]王建英.家校共育润开花,携手共进促成长[J].教育家,2021(29).

[3]李香.家校共育从沟通开始[J].中小学班主任,2021(15):34-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