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姓名:杨岩君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

邮编:742101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阶段的情感教育通常容易被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情绪对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情感培育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润滑剂,其能够加速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基于此,本研究针对中学数学教学展开探究,分析情感教育在其中的具体内涵及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中学数学教学并非单纯是一项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帮助学生打开心灵情感的过程[1]。学生一方面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的力量与动力,另一方面其又将知识转化为内心的信念与外在的行为,因此情感教育也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其更加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控制情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其对于数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学生掌握当下社会生活、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技能等,还需要正确理解数学、自然、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数学价值,并加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念,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综合能力[2]。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应当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需要关注其身心健康、学习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二、中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前提。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好的印象,他们也将会对教师所教授的学科感兴趣,并建立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因此,教师需要从学习、生活、思想等角度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明晰学生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学习有什么样的困难等,与学生建立共同语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其更容易受到长期的自卑情结困扰,教师应当注入更多的关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绪进行鼓励与肯定,即便这种情绪是暂时的、偶然的,但通过正面推动将能使其转化为稳定、持久的积极兴趣,从而建立强烈的其求知欲望[4]。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体会成就感,进而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体验认知活动的快乐情境。比如在教师教授圆这一章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车轮是圆的?三角形、正方形的车轮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吗?让学生认为学习此知识更加有趣且必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成就动机。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并理解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发挥情感教育的引导性、自主性,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3.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

数学的美是非常强烈且显著的,包括数学符号、知识的内在美,数学思维、特征的外在美等,这种美感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逻辑、科学的数理思维[5]。教师应当根据中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认真有效的提升中学数学中所蕴藏的美感,在遵从数学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情感也会自然形成。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1.动机策略

学习动机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何种形式的数学教学也均是在寻求激发最佳学习动机。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基于科学教材、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将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其进步。

2.兴趣策略

兴趣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从而使人产生探索的欲望。一些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毅力。因此在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当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解释数学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明白学好数学不仅仅是现代化社会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时代潮流所赋予的重要使命。教师还可以讲述数学领域的故事,重点介绍其对于人类社会的突出贡献,举例现阶段我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学习愿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用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教学态度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勇于挑战学习困难的毅力。

3.赏识教育策略

中学阶段的学生个性较强,对外界的态度也较为敏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其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尽量使用鼓励性、正能量话语,一方面调动学生勇于发言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另一当面借助欣赏与评价语言,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师建立亲和感,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负担性心理将会大大减弱。此种赏识性教育策略将会在开展情感教育的同时,有效改善教学成效

总结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多次合理的互动,将学生的情感与理性统一起来。教师反过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获取科学知识,并将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与学科能力,努力使学生从成功的行为中获得表现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本研究针对中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与策略展开探讨,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瑞琴.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102-103.

[2]赵永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分析——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空间与图形”为例[J].考试周刊,2021(57):95-96.

[3]陈晴晴.中小学数学情感研究:主题、热点演变及展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3):49-56.

[4]方均斌,赵丹慧.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为例[J].数学通报,2017,56(08):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