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识字,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运用科学识字,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素养

孔娟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立德思小学 陕西省 712000

摘要: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教师也逐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同时,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在考试当中也占有很高的比分,而且在阅读环节进行充分的学习会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结构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提出与发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探究。

关键词:运用科学识字;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有效途径

1导言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文学感受力和语言美感体验能力的启蒙教学,新课标中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帮助其塑造健康的“三观”和人格。因此,教师应当切实肩负起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表达美的美育责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文进行重复阅读是培养学生美学感受力和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在借助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吸取课文中的精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设置游戏情境,激发疑问

“疑问情趣”表现出“身体力行地追问和求解”的过程性特征。幼教名师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场为生命,这是儿童的好动天性使然。设置游戏情境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为建构疑问情趣提供土壤与养分。教师尊重学生好动天性和认知特点,巧借游戏创设“激发与调动”型情境,激发学生的疑问情趣,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教学《圆的认识》时,有一位教师在“引入探究”环节中,巧设松鼠抢松果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质疑情趣。课件演示:10只可爱的小松鼠并排站在同一条直线上,它们正跃跃欲试准备去抢前方放着的一颗松果。提出问题:哪只小松鼠能最快抢到松果?学生笃定地说:最中间的那只小松鼠能最快抢到松果,理由是最中间的那只小松鼠与松果的距离最短。教师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呢?问题激起学生质疑的情趣:要使游戏规则对每只小松鼠都是公平的,松果应该放哪儿?如果小松鼠还是站成一横排,那么无论松果放哪儿,松果和每只小松鼠之间的距离还是不相等,因此还是不公平的,这样就要考虑小松鼠应该怎样站。在游戏情境中,学生猜想质疑的情趣被挑起,通过几番猜想,几番验证,成功引入建构圆的概念,理解圆的本质。这样,寓问题解决于游戏情境中,既能促进与强化圆知识认知的理解,又能激发与调动圆知识认知的情感,使数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3科学选择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提升,小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导致许多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断强化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处于阅读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多方式综合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很大帮助。而汇报表演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自我表演和汇报的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多使用于诗歌、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因为诗歌或散文方便改编,教师在改编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使其充分发挥阅读思维例如,在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时,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牛的构造以及分别在牛的什么部位遇到了哪些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动画视频,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化的动态进程,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阅读思维。

4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内阅读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课文内容基础之上进行阅读拓展,更好地将课外阅读进行迁移应用,在不断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从而运用到语文学习当中。通过制定相应的课外阅读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不仅要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渗透,同时还要在课后以及预习阶段进行相应的拓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意识。通过不断的拓展优化学生的阅读结构,让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思维体系,为日后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过程当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准确的阅读神话故事,首先要对阅读技巧进行充分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了解神话故事与历史的相关背景。并拓展相映的文学内容,神话故事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对于学生的阅读以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时需要教师通过课外读物的拓展,比如让学生阅读《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让学生对于神话故事有基础性的理解,并且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生哲理,从而提高道德素养能力。

5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引入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本内容的同时也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基础是要了解我国文化、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用认知的思维来学习语文。为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在历史文化知识上的积累和丰富。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引领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比如,在讲解到《传统节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PPT展示给学生一些关于我国传统节日时候的美食、服饰、习俗等图片。先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自由解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掌握程度。在学生每回答完一个节日后,教师作以补充和讲解,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认识和记忆。比如,播放到一张饺子的图片时候,学生们回答道:“这是春节时候要吃的饺子”。教师还可以学生补充一些关于春节其他的特点和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教师还可以相应的介绍一些国外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增加学生的视野。例如,针对一些有着明显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需要教师注重讲解的。如在饮食上中西方的差异、节日上中西方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惯上中西方的差异等。教师也可以在平时多查阅一下资料在课堂播放、然后在课前导学环节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自由发挥,讲解自身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加深了文化知识底蕴,为后期语文阅读学习建立夯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想要落实小学语文素养核心教学任务,必须要提升语文阅读的创新,只有通过有效阅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者,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组织小学生探究语文阅读文本,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从而使得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中,逐渐增强自身语文阅读能力,充分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所在,进而提升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冬云.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亚太教育,2019(06):78-79.

[2]洪福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导入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89+54.

[3]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5):69-75.

[4]旦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