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史教育课“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让党史教育课“活”起来

朱纪东

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 265600

摘要:百年党史浩如烟海,要真正学深悟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找到适合的“桥”和“船”,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亲和力、感染力,才能让党史教育课在青年师生中“活”起来、“火”起来,达到百听不厌、日听益新的效果。基于此,以下对让党史教育课“活”起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史教育课;“活”起来;分析

引言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涵和精髓要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100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应时而生,以铁肩担道义,以初心赢民心,勇立历史潮头,自觉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让青少年学生在百年党史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正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核体系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根本观点,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知识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精神内核。一是党史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以及用客观史实科学建构起来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知识性强调历史事实本身和客观规律性原则,要求以唯物史观、实事求是为根本方法。党的性质和中共党史学科本质特点决定党史学习教育是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要求科学性和党性、学术性和政治性、历史客观性和阶级立场性的统一。二是中共党史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历史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一般历史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党性,是知识、价值和话语体系的一体化集成。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决定了党性、人民性、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其价值意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代主流价值的生动体现,必须牢牢把握。三是坚持党性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原则和第一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校姓党”、“党课姓党”等提供科学诠释和深刻注解。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本着“党史姓党”的政治铁律和强化党性的政治导向,必须学深悟透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坚决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尤其是党史虚无主义,科学利用好中共中央权威理论文献等文本史料。

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00年来,我们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与其重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密不可分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或反对者。要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不出严重问题,就要从青少年时代抓起,通过加强党史教育,帮助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通过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同时,通过加强党史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帮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四、环境建设:优化学校党史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选择,更影响并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优化校园环境是学校进行高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学校教学主战场的地位,运用校园广播和文化宣传栏植入有关党的历史和文化,利用文字、图片、小故事集锦装点校园,并定期更新,使学生身处校园便能对党的历史和文化耳濡目染。

其次,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信息化时代,海量网络信息涌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复杂污浊的网络信息,以及大量非主流价值观和有悖法律道德的不良信息不经过滤就进入大学生视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尚未形成,面对网络中经过粉饰的言论和思想,他们无法甄别正确与否,很多时候他们无意间就成为传播这些不良信息的推手,成为别人的帮凶。所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势在必行。此外,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空间、给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提供有效平台也不可忽视。学校应该开发或者是引进一些比较成熟的线上智慧教学工具鼓励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如引进“北京四中网校爱学平台”等智慧教学工具给学生推送有关党史的内容、纪录片和高质量的党史影视作品,定期在线上或者线下组织考试进行考核。督促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上的内容,了解党内外和国内外最新情况。

再次,学校应该注重运用党的节日庆典。利用热烈的气氛趁机组织全员覆盖的专题党史教育活动,组织党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会等活动扩充学生党史知识,牢固学生党史记忆。应该营造党史实践教学氛围。推进构建学校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推动舆论倡导、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着力实施的体系。扩充学校实践育人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观更多的革命历史遗址、优秀的文化传统遗址。通过参观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革命的艰辛、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存在过的,不是虚无的,从而增强学生鉴别历史与现实的能力。

结束语

学习党史,就是要从这座宝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力量。要把历史性和时代性贯通起来,用历史讲好现实与未来,讲好中国与世界,党史教育就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就能更好被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青少年一代接受。

参考文献

[1]宋娜.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2):37-38.

[2]任欢欢,刘志宽.党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价值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2020(03):95-100.

[3]蒋沫沫.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04):95-99.

[4]陈尧,胡慧莲.论思政课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必要性[J].新西部,2018(35):118-119.

[5]梁华府.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若干困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02):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