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校企协同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鲍毅

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单位邮编: 430070


摘 要“互联网+”产业发展新形态对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围绕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创新创业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的重构,形成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协同;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一、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创新问题

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式发展,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疆域,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要实现“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行业应用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将物联网技术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合”,需要推动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由表层结合走向深度融合,密切政产学研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关键是要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与创新。

1.2人才培养各环节的重构问题

按照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新形态的人才成长成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各环节的重构。一是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要求,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定位。二是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物联网典型项目为依托将核心课程贯通;设置跨专业、跨院系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选修模块;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重构实践体系。校企共同建设或升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成专业群共享的物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也促进平台的开放共享。四是重构师资结构。重构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在不断提升本专业知识技能,侧重于精通某一典型行业的应用,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提升教师培养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的能力。五是重构创新创业实践。以多种载体、多样形式、多方参与,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二、校企协同培养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

2.1建立一套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建立一套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包括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和大学教师进企业的工作模式。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专家和高水平专家等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与学校合作的物联网企业中聘请一批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师资培养,让教师走出院校参加厂商培训、厂商工程师走进院校提供专场培训。鼓励教师去大型物联网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物联网项目。

(2)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将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来理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赢关系,确保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平稳过渡。在校外实习基地中,物联网企业是实践实施的主体,学校建立相应的遴选、运行和管理机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根据企业的特色采用不同的模式,以适应各企业不同需求。

(3)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机制

明确实习要求、制定管理规定、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检查和答辩。学校制定毕业实习管理规定,对实习目的、实习形式、实习要求、实习考核办法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实习管理流程和相关表格。不断跟踪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情况,听取企业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完善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组织、评估与考核办法。

2.2构建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校内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将协同行业物联网企业和相关培训机构,从基地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培养措施方案建设和实训项目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力争把4个集中实践的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实践项目规模逐步扩大、相关技术逐步深入的一个实践训练整体。物联网工程基地以学校建设为主,物联网企业为辅;基地建设首要任务是引入来源于企业,适合学生实践的行业物联网实际项目。同时,物联网工程基地还要引入物联网企业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基地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将实训任务项目化,项目实施团队化(小组)。基地以最佳实践项目库为中心,通过工程项目案例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实践技能;课程通过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完成教学及技能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方式设计活动,引入“案例式、项目式、情景式、探讨式、互动式、开放式、激励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以案例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培养路径选择。教师通过对企业物联网项目的分析讲解来帮助学生对项目的认识,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以小组形式参与实训项目开发。


2.3实施以典型项目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改革

1.设立以典型项目贯通的核心课程体系选择能够基本覆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应核心岗位主要技术技能要求的“物联网智慧城市”典型项目,逐层精细化拆解项目、归集知识点,转换成教学项目,形成项目化课程,架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617763b4aa9d3_html_c5daa9aecb665c7e.gif

图1物联网工程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方案框图

2.开展项目教学改革

在学习借鉴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逐学期、逐模块学习有机分解在各个专业课程内的物联网典型项目,按照“教师指导(选题)—学生汇报(开题)—项目实施(执行)—项目成果汇报(结题)”组织实施,促进所有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与总结知识等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运用创造思维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

3结论

校企协同育人是现阶段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围绕提升物联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物联网实践平台为目标,校企协同育人要求对接物联网产业需求,挖掘本专业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制订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利用3+1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企业实习实训体系,构建区域协同学习共同体,设计基地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物联网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有助于促进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位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桂华,姚冠新,陈桂香.三螺旋理论视阈下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探析[J].江苏高教,2015,184(6):97-99.

[2]林守忠,王宇晖.广东财经大学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10):8-10,17.

[3]梁好翠,吴志远,黄雪燕.地方高校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5):49-54.

[4]唐未兵,温辉,彭建平.“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