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鞠珊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


摘要: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一直都是衡量一个护士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但当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该方面素质培养缺乏足够重视,课程边缘化和相应内容训练缺失是主要表现之一。问题成因来自多方面,其中,教育体制与模式的不完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少硬性规定,那么学生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必然会被凸显。下面文章将对如何培养职业技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引言:调查显示,当前绝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护理生普遍存在礼仪修养不够的问题,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该问题可导致的严重后果。结合工作实际,对于新手护士来说,即使已经意识到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会对工作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但若无法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提升这两方面能力,便将无法在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目前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直接或间接引起医患矛盾和纠纷。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课程边缘化

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课程边缘化现象较严重。正如前面所讲,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从而使该课程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在教师层面,课程教育意识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人文教育缺失

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过分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忽略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有些护理生甚至认为,人文教育并不重要,因此便无法真正下功夫去认识这些教育内容。

二、专业教育需关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是否被重视

学生专业能力的缺失除了与教学方式和模式有关外,也与相应内容的专业教育意识存在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课程内容是否被给予足够重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实质性内容,与专业技能相比,其实体性程度较低。因此,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很难将其视为重要教育资源。

(二)礼仪训练是否被严格要求

礼仪训练有效性与老师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高低有直接关系。礼仪训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实用性功能一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会被显现出来。对学生礼仪训练进行严格要求,将有助于专业素质养成,并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学生的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相应内容能力,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礼仪与沟通能力是医护工作者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若想切实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礼仪与沟通能力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若想使学生真正具备良好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就必须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保证,确保教学科学性、可靠性,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是否通过教育教学得到有效提升做出明确判断。

三、基于实践应用的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一)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护理教育,主要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应用型护理人才,学生的能力与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都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得到逐渐发展和提升的。

深入社区。

校方可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开展社区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与讲解,比如如何预防流感,如何识别和预防乙型肝炎。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地解答群众所提出的问题,并注意掌握好护理服务尺度。

定期到老人院。

定期开展老人院帮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他们更加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学生需要在交谈中给予这些老年人更多心理和生活呵护,在宣讲健康保健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沟通技巧。

穿插临床见习。

校方需与各大医院积极展开实训合作,组织学生深入到大型医院各个部门和病房进行观摩,要求他们认真观察医院护士日常护理工作流程、内容、方式,以及如何与病人和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二)重视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职业技术院校护理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也是评价他们理论知识学习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视临床实习需要侧重两方面,一是岗前培训,二是临床实践。

抓好岗前培训。

以我校为例。对即将进入实习期的护理生,我校将实行“双周制”岗前培训制度,即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周的操作技能考核,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训练中会要求他们把握好礼仪规范。

重视临床实践。

临床实习在护理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沟通能力的最重要时间段。校方首先会要求老师教育学生养成微笑服务、耐心倾听、目光平视、语气温和、语速适中等好习惯,并将这些内容涵盖进修养训练中去然后示范如何做到与患者真诚交流,如何借助沟通技巧获知患者真实内心感受,以及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在对实习护理生进行严格考核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及时指出学生不足,并给予纠正,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逐渐熟练护理操作技能,逐步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三)模拟招聘

模拟招聘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对于那些面对面沟通存在明显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以及经常忽视礼仪规范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以我校为例,面对以往在应聘面试中出现紧张、木讷、声小、眼神游离、身姿不正等问题,我们在学生毕业前会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模拟训练,除了讲解全部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外,如仪表、体态、眼神、表情、声音、语言等,还会督促和监督他们进行反复训练。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考试,由专业老师和校领导做评判。模拟完成后,针对每一位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需要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需要进行第二次模拟考核,直到通过为止。

(四)实训展示

语言沟通方面:

李阿姨和她的家人正在为明天的手术担心,负责照看她的苗护士见状后主动向前询问并安慰到:“李阿姨,看您的家人这么焦虑,您是不是也很担心明天的手术?请放心,主刀孙医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是我们医院医术最精的医生,请您放心吧!”

体态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体态属于一种基本沟通语言,在很多场合下,体态语言都会被当成主要沟通方式。相比“说”,“视”、“听”、“微笑”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更能使人获取到有意义信息。以聆听技巧训练为例:首先保证自己的目光集中在当事人脸上;然后通过点头会意来表示自己认同对方的观点,并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插问;最后还要善于抓住机会与当事人展开深入交流。

结束语:

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课程并不是护生护理专业特色课程,对于任何带有服务性质的专业来说,它都是一门必须课。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具备良好礼仪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将有助于自身更好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助力医院提升形象,并且也有助于提升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静.护生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8(02):25-26.

[2]朱德巧,杨翔.护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