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教学思考

尹钦

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摘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多样性体育教学策略,才更能实现教学基本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完善,通过对各种信息或者数据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对结果进行定性评估,从而设计出学生进行课堂运动训练的有效策略。落实基础训练,增强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领悟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宣传体育训练的好处,制定体育运动管理制度,营造训练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达到学生体育成绩整体上升的目的,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训练;教学思考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体育训练教学的管理既要体现新课标下因材施教的理念,又要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各项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小学体育锻炼期间学生常常忽略运动的好处,学生在体育课期间纪律涣散、运动意识匮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小学体育训练教学的管理,制定良好的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创建多样化的规章制度,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

在小学教育不断发展下,小学体育教学考核模式不断革故鼎新,朝着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进程,其考核标准也不仅限于基础途知识成绩的认定,小学体育教学逐步迈进运动训练课堂,不断完善全面发展。但是,合理制度的约束能够让同学们在一定的强制条件下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即便有些同学仍然是我行我素,没有办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基本的训练任务,但至少有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够保证良好的纪律和氛围,对学生个人不良习惯的调整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必须要通过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的建立,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这样才更能体会运动过程给同学们个人带来的乐趣。而有了规章制度的支撑,无论是哪一种专项训练,都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扎实的投入练习锻炼基本功,让同学们能够更为扎实的掌握体育练习,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

例如,日常体育锻炼都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展开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一个班级的实际训练状况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保证在日常的训练中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但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更多灵活自由的练习空间。足球的练习需要让同学们能够相互配合,在配合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学生个人年龄特点的发展而出现不必要的矛盾,所以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第一负责人,选择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同学们加强足球训练需要更好地保证同学们个人在课堂上的纪律性。

二、加强宣传体育训练的优势,强化学生运动意识

现如今,一些学校继续把重点放在各年级的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学校领导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不完全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其他任课教师甚至常常占据学生的运动时间,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运动意识,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而且一些体育教师也对体育知识不太了解,他们只是把体育训练看作是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针对这类现象就需要体育教师完善自身的教学素质,大力宣传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养成一种运动意识,从而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增强自己的体质,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通过宣传使得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好处,久而久之便形成热爱运动的校园风气,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

例如,在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建设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小学体育训练重要性大型讲座,让每位小学生都可以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在讲座开展期间,体育教师可以先从不进行体育训练弊端的分析开始,由弊端引申到开展体育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学生利用课堂体育时间锻炼的好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更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只是努力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若没有良好的身体支撑又如何进行高强度的学习?适当的运动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强血液循环,以此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拥有一个良好且合理的体育训练十分重要。”其次,教师需要借助此次讲座的机会拒绝其他任课教师占用运动时间,强调抢占学生体育课的危害,教师发言:“在平常教学中,许多任课教师占用学生运动的时间是不对的,这会导致许多学生身体素质不过关,无法参加大型体育活动。所以希望其余任课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运动时间。”一位学生问:“我们的体育训练是否需要强烈的运动。”教师回答:“体育教师会制定良好的训练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锻炼学生的体魄,对于是否进行高强度训练是有一点规定的。体育运动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轻松,对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帮助,更是能够让学生在经历困难后尽快恢复体力和精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下,小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就需要贯彻落实学生的运动训练目标,确保学生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不能一味增加大量的运动训练,这样只会加剧学生的负担,应该定期开展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学生走弯路。为了增强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体魄跟上后续的体育训练,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开展基础体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基础体能锻炼中稳扎稳打,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才有可能坚持完成运动训练。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部分小学体育训练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标准,不但要求学生了解基本体育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对学生的平时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了全新的定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各位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个人的体育运动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挖掘,也要把握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阶段,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体育训练项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差异,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制定适当的计划,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此在下文分享几点心得,希望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运动的价值,从而促进运动训练的落实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薛骁.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快乐体育体育训练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

[2]马丽阿玛.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快乐体育体育训练[J].中华少年,2016,(0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