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能”并举 ,让德育知行合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德”“能”并举 ,让德育知行合一

贺澄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小学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400


摘要: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德育工作被放在了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只有学生具有较好的品德素养,才能在今后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不但要采取有效措施向学生渗透各种德育观点,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给学生提供德育实践的机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的各种观点能够指引学生形成很多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知行合一。本文主要对相应的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知行合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这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让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指导理念,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小学生处于人生刚刚起步的阶段,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思想、品行等尚未定性,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之一,应当仅仅抓住学生这个成长的关键期,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位,不但要通过德育环境、德育课程、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德育观点,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德育实践的机会,用各种德育观点去指导自己的现实行为,使其成为一种自觉、自发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那么在实际的小学德育工作中,应当如何做到“德”“能”并举,知行合一呢?本文对相关的教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合理确定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德育实践参与热情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因此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能力、自知力、自制力等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级段,对德育目标进行细致划分。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到小学,存在较多的不适应,同时纪律意识相对较差,行为习惯也需要进行重点培养。因此该阶段的德育工作目标主要是懂礼貌,讲文明,爱护公物和校园环境,讲卫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长辈,热爱学习等。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耐心指导学生的听课方法、坐姿、写字姿势,给学生做榜样,在班级中通过民主方式竞选班干部,让学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等,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责任心、进取心。

二年级德育应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心理健康等。这些德育工作不能单纯靠口头灌输,强制规定,而是要结合一些有利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教育,指导该怎么想、怎么做。如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宣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用家乡民俗、自然风光等对学生开展生活教育,及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唱国歌、系红领巾等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年级在二年级德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少先队队会,让学生多了解少先队队史,组织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开展爱国、爱党教育;班级组织评比活动,督促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四年级德育内容主要有德育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同时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坚定信念,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中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学习氛围。根据班级中学生的表现树立榜样、典型,评价标准可以有学习刻苦勤奋、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等,通过这些榜样的力量带动周围的同学在思想、言行、习惯等方面共同进步。

进入高年段,学生逐渐从儿童期过渡到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自我意志、自尊心、自主性,更渴望独立自由,不愿被管束,因此容易出现叛逆情绪。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的外界事物也越来越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言行。因此该时期也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期,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定信念,并对他们做好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责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纪律意识、劳动能力、吃苦耐劳精神、集体意识等进行培养;可以组织“我爱我的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发现家乡的美,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感。

二、明确实践育人路径,德育课程与德育实践有机融合

从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来看,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德育类课程。传统模式下,德育课程的教学通常只局限于课堂上,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各类德育观点的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对各类德育观点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也难以自觉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行为。而在新时期,需要对德育课程的教育形式进行改革,一方面,各门课程教师都应当承担起德育重任,通过与德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掌握更多德育方法、内容,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实现课程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相互融合,让德育观点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学生。如体育课程教育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等良好品质;语文课程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除了课程德育,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设置精品德育课程,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可以共同进行。如“小诗词,大文化”、“家乡的名胜古迹”、“学雷锋,做雷锋”等实践类的德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让学生成为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公民。

总之,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对学生渗透德育观点,组织开展德育实践,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品行和远大志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参考文献

[1]夏芳芳. 责任感培养:小学德育载体的研究与实践[J]. 教书育人,2021,(20):33-36.

[2] 知行合一 绽放生命——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德育活动掠影[J]. 中小学德育,2019,(11):81.

[3]刘海香. 小学语文德能并举、知行合一的德育实践[J]. 吉林教育,2019,(12):58.

[4]黄建文. 小学德育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措施[J]. 新课程(小学),2019,(0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