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发展问题研究

姜阳

贵阳市海文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3


摘要体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与其他科目的课程不同,体育课程受到分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更少,同时教学内容也颇为广泛,能够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多种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整合体育教育中的多项资源,以资源共享的形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本文对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引言:

体育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运动技巧学习、体育游戏、身心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这种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教育在资源上的广泛性。教师应当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以多学科整合、教师整合、学生整合与健康知识整合等多种形式,提升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与有效性,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成长,真正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 体育教育与多学科教育资源整合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教育目的,注定了体育科目与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其他科目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教师应当加强体育教育与多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将多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让多学科教育的价值都能够最大化发挥。

例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教学跳绳时,若只练习往常千篇一律的跳绳动作,不少学生都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跳绳教学与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感教学整合起来,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控制自己的起跳动作与跳绳的速度,既实现了对学生腿部力量、跳绳动作的锻炼,又实现了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锻炼。另外,中小学学生本身就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段,这样的教学形式也能够显著地提升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借助此种方式开展跳绳教学时,教师所选择的音乐,节奏不应当过于强烈,避免学生跟不上音乐节奏,反而对体育锻炼失去热情。

再例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开展拔河、篮球这类需要学生团结参与的活动时,就可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集体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内容展开教学,激励学生在集体运动中感受团结的重要性,进一步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整合多学科的资源,有助于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向更加全面、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完成对自身身体的素质的锻炼的同时,完成对多种能力的培养,让课本知识真正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成长发展[1]


  1. 体育教育与教师资源整合

我国中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为活泼好动,同时动手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发挥自身作为学生的引导人的作用,以教师资源整合的形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完成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人格的熏陶。

整合教师资源,简单地来讲就是整合各个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多数学校都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着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方向,改善了自身的办学、教学。但由于不少学校与教师在这一方面还是缺乏相应的改革经验,很多教师无法快速适应现代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落实带来了不便。虽然体育科目相比其他科目,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少,但教师还是应当积极认识到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吸纳其他教师科学教学模式、方法、经验的重要性[2]。教师应当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多方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提升自身的体育教学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知识积累,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寻觅最佳的体育教学方式。

例如,在开展体育课程中的接力比赛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广泛学习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让接力比赛更为丰富多彩,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可让学生在接棒时完成成语接龙,或在接力比赛开始前为每一小组提供一句英语句子,让学生在接力时将句子传达给自己的同伴,在到达终点后考察哪一小组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本小组的英语句子,等等...这不仅能够提升比赛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比赛的难度。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整合教师资源,不断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让体育课程更为丰富有趣,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体育教育与学生资源整合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也应当重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整合学生资源,在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让体育活动更具针对性,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比赛与练习项目,将体育课堂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中小学生处在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往往能够为体育活动提出一些独到的建议,能够让体育课堂更符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更能够得到学生自身的喜爱。特别是在开展体育游戏时,教师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为体育游戏设置独特的规则,增强体育游戏的难度,提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再例如,在开展一些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可让学生依据自身对班级同学的了解,自主做出对体育活动的分工,让学生的特长成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宝贵资源,强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合理借助班干部资源,利用班干部资源在班级群体中的号召力,强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例如可让班干部负责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学生对体育活动集思广益,开发更具有趣味性、也更具有教育价值的体育活动,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与锻炼[3]


  1. 体育教育与健康知识的整合

体育是一门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的科目。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运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健康知识整合入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应当为学生广泛传授如身体健康、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在体育运动中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的知识,让体育锻炼能够成为相伴学生一生的稳定习惯,作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实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当在每节体育课的导入环节,为学生做好健康知识的科普,尤其是应当说明本节课的体育锻炼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身体健康,以及在本节课体育锻炼中,学生应当注意的身体要点;其次,中小学生好动,难免会在体育课堂中受到一些身体上的伤害,例如皮外伤,或身体原因导致的呕吐、头晕等,这些都是体育课堂中较为常见的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应当做好对学生一些简单的包扎手法、急救方式的传授,做好对每一堂课体育项目中应当重视的身体问题的传授,并让学生在遇见问题时第一时间联系教师,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从容地面对,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保护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身体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在体育课堂中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与健康知识资源,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让体育项目更具挑战性、趣味性,强化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热情,并做好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水平,让体育科目的教育价值真正落到实处,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皓东,范成文,王亮,蒋空究.核心素养视域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田径,2021,{4}(07):29-31.

  2. 张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4}(12):83-84.

  3. 刘文正.论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天津教育,2021,{4}(16):67-68.

【作者简介】姜阳,1981年5月,男,汉族,籍贯(贵州省毕节市),体育一级教师,从事小学体育教育19年、贵阳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