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以书为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让学生以书为友

王群英

汉中市实验小学

  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培根也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

大凡优秀的教师,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愚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 “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这提醒我们业余提升自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我首要想提倡的是一种读书的习惯,一种自觉的意识,一种主动地态度,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把有限的是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与钻研中去!”班级格言赫赫地映入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眼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 以书为友,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学会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开放教材,教学内容努力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的时代特征相适应。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多种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阅读的平台,让他们享受各种形式阅读的愉悦。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电视、VCD、电脑等各种视听媒体让学生“听”书,听听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朗诵的经典古诗、精美散文,优美的语言、悦耳的声音和生动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他们在这些优美的视听盛宴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自然而然会激发起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自觉地以书为友。

以书为友,享受知识的沐浴和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韩愈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韩愈就是经过漫长的学习和努力所得出来的,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才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吸收知识带给韩愈的营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这里,要创造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主动的状态;学生必备书籍:《现代汉语词典》和各种百科书,要挖掘他们的潜力,要培养他们身上洋溢着积极愉快的学习热情。为了参加数学竞赛,他们聚在一起主动研究学习资料;为了创办每月的主题黑板报,他们涉猎各个领域,体验了获取信息的乐趣;为了参加演讲比赛,他们阅读了大量书籍;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词,他们一口气查了几种词典。而有谁发现了一本有趣的书籍,他们会互相传阅。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

二、以书为友,师生同行,教学相长。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正是这样,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了一片片往常不一样的天空。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位班主任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班上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这样写道: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读书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让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书本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三、以书为友,落实素质化教育目标

在教育这条战线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乐于奉献,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谋求创新,播种爱心,教书育人。我们以德育为首,以大局为重;热爱教学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做工作的表率,做学生的贴心人;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注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使他们在学校感受到温暖,享受到快乐。教育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就是要让学生温暖和爱。教育要处处蕴含着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对学生生的挚爱,用智慧的光芒,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感爱到温暖和爱,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让学生要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多看书,书是智慧的钥匙,书能增长知识,增长见识,书能带领着我们走入大千世界,书是知识的海洋,书能告诉我们许多在学校中老师教不了的东西,书是我们的第二个老师,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看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丰富我们的知识量,了解许多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学名著、科幻作品,并辅导写好读书笔记,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进行美的鉴赏,从而体会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美。“幼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这句话形容了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学习的重要性和益处。对于记忆力强盛的少年儿童来说,一本好书能使学生在思想情操方面获得许多启迪和陶冶,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于赞美,对假恶丑的憎恨和批判。学生的进步往往从一本好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自省功能和慰藉功能

  让学生以书为友,就是要让学生快乐读书。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一个不善于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呆板沉滞、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引领学生尽情畅游书的海洋!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品读优秀的书籍,让学生尽情欢笑,让学生庄严思考,让学生奋发图强,让学生勇于创新。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装点校园,用我们对读书的渴求成就理想,让我们的校园处处飘逸书香。让我们一起在书海中扬帆,成长吧!

让学生以书为友,自由轻松地读书,掌握恰当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更要会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愿我们的班主任都能培养学生与书相伴,与书为友,让阅读成为习惯,师生共创和谐、文明、奋进的班级,在浓浓的书香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