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吉俄热哈

四川省凉山喜德民族中学 61675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重点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有效

前言
  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进行数学教学,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枢纽,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与能力、情感等构成数学问题,设计成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和探讨,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的探究性与自主性。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当重视自身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解答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数学学习事业,将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地进行培养,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是目的性。例如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对解决最终问题有什么作用?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并且进行准确的表达,同时要严格控制数学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删减选取难度适中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能够确保数学问题,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够使其跳一跳摘得到。

二是针对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导入新课程,要力争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接触数学新知识后,在关键点进行重点提问,如此有助于学生切实掌握本节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在例题讲解之后,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题目的变通之处进行巧妙设问,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流畅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 
   三是层次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应该考虑全体学生,问题能够辐射到、照顾到全班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日常的教学与接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微妙变化,捕捉容易被忽视的学生,通过设置具有层次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提问对象,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选择像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收获。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解读

(一)提出悬疑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剖析,找到着手点去设计与生活密切结合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去激发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营造出更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悬疑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浓厚兴趣状态下,进行数学知识探究。 
  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我们不妨提出如下问题: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人回家制作一面三角形彩旗,那么,老师应提供多少个数据,才能保证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彩旗全等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折纸---剪纸问题入手,提出一个悬疑问题,吊住学生胃口,让学生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为新课的探究做最好的准备。

(二)提出精细化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可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思考,让他们顺利过渡到对知识核心的理解。但是,在问题设置时,要想让学生思维过渡更加自然,需设计相对精细化的问题。对于精细化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再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做一个了解,后设置一个问题结构链,保证每一个问题间有关联性。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精细设计,更有利于唤醒学生主动思考意识。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课堂知识讲述完毕以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探索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任意一点P到两腰距离之和与其中一条腰上高的关系。结合这个探索任务,为学生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假设点P是中点,那么它到两腰距离相等吗?②如何对问题一进行证明?③假设PD、PE是点P到两腰的距离,那么高AP和PD与PE之间的和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④假设点P是底边上任意一点,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提出上述问题,引导学生由中点这个特殊位置向任意位置推理,围绕同一个点P,让问题由简单变得复杂化,促使他们在精细化问题导向下对等腰三角形这个概念有一个深入理解。 

(三)提出延展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延展性问题,也可被称之为举一反三式问题,这种问题之间往往存在着总分总关系。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设计,以促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相对活跃的状态下,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求解“5x-8=12”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求解5x-8=12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再由这个本原问题延伸出其他几个问题:“求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要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转化?”面对延伸式问题,学生将展开积极思考,得出要先利用等式基本性质1对5x-8=12这个方程进行变形处理,得到5x=20,再利用等式基本性质2把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x=4这个正确答案,成功求解本原问题。 

(四)提出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化问题设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数学本身是一门高度关联生活的课程,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建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间接唤起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相关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有在生活中发现“相交与不相交”相关现象呢?让问题直接关联生活,启发学生从生活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待学生回答问题后继续设问:为什么这些地方要设计成“相交”或者“不相交”的呢?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并尝试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看似简单的生活化问题,实则最能够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应用意识。

结束语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重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能够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活力,在调动学生思考与学习兴趣方面表现极为显著,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身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好所教知识的重难点,提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以问题成就精彩数学课堂,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华茂.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6(3). 
  [2]马小霞.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7(10). 

[3]沈巧泉.紧扣主体差异特性实现有效问题教学: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性教学效能策略运用刍议[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5):125. 
  [4]胥峰.让学生在问题解答的天空“自由飞翔”: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