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墙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会“呼吸”的墙面

——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创设

高佳怡

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教育集团 312000
摘要:在幼儿园环境中,主题墙环境创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幼儿园中起着美饰作用,同时兼具重要的教育功能。本文从主题墙创设的问题入手,以形式、主体、内容、时间展开分析,深入思考,提出想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主题墙;儿童立场;环境创设;策略


在幼儿园环境中,主题墙环境创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幼儿园中起着美饰作用,同时兼具重要的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由此可见,主题墙的布置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面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墙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能够使其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得到延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让墙面能够如同孩子一样“呼吸”,充满生命力,真正使主题墙引发与幼儿多方位的对话。

主题墙环境虽然是幼儿园中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在当前,很多幼儿园的主题墙环境仍是空有其外形,缺乏内在灵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形式上:重审美,轻教育;主体上:重教师,轻幼儿;内容上:重呈现,轻逻辑;时间上:偏静态,少动态。主题墙作为幼儿在园不可或缺的动态环境,又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的环境,使主题墙引发幼儿与其有效互动,在和谐、优美、有效的环境中得到情感、能力、经验、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真正把墙面还给孩子,使主题墙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我们应从主题墙的架构、内容、互动、呈现四大方面入手。

(一)架构清晰有逻辑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主题活动的再现,以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呈现,反映的是幼儿学习的路径以及他们获取的相关经验。在主题墙的架构中,首先,应该遵循儿童生活推进的逻辑。课程不是外在于儿童的东西,而是儿童生长过程本身,儿童生长即为经验的生长,经验的过程就是生长、生活、主动活动的过程。他们怀揣着自己本真的经验、想法和思维去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和需求。

其次,我们应该遵循儿童心理成长的逻辑。成人不以为然的一个自然现象、一个自然之物,在儿童的眼里成为了“新大陆”,是让他们兴奋不已的闪光点。在孩子们的眼中、心目中,他们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一旦他们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那么我们通过主题墙的创设,循着孩子们的兴趣点继续向纵深推进,让他们的“星星之火”绵延不绝,这是他们探究的内驱力,是他们经验生长的一个又一个的契机。

最后,我们应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逻辑。会“呼吸”的主题墙能引发幼儿手脑等各感官与其发生交互作用,诱发幼儿活动,满足幼儿的需求,让他们在亲身的体验、感知、操作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以及对世界积极的认知。有价值的主题墙,能够让孩子们在上面真实地看见自己的剪影、变化以及发展能动力,更能看到自己鲜活的生活样态,从而让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对自己的成长带着美好的畅想和愿景。

基于以上的逻辑性架构思考,在主题墙架构的呈现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是思维导图式架构。教师通过与幼儿的讨论,以主题名称为中心词,通过主题内容的分析、幼儿兴趣点的把握,围绕中心词,筛选出不同纬度的关键词进行呈现,以此为基础来生成和划分主题板块,结合主题活动的过程性素材和结果来确定每个版块的展现形式。第二,是流程图式架构。教师与幼儿围绕主题中心话题开始,对幼儿当前经验以及未知经验有一定的把握,并以此为切入点,按照幼儿的兴趣以及关注点的发生、发展,解决问题式地不断进行深入,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幼儿思维的进行以及整个的学习过程。

(二)内容丰富有联系

主题墙是主题课程下的产物,幼儿经验的获得是有一个过程和内在的逻辑的,因此主题墙内容的呈现需要遵循幼儿学习发展的逻辑性,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结,使幼儿的思维有一个完整的呈现和链接。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主题进展情况对主题的每一线索的进行情况作出分析,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出有效的价值判断,师幼共同随着主题的行进,布置和丰富主题墙面。

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师幼共同合作,以儿童的叙述视角展开,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典型照片、图片、调查记录、幼儿的有意义对话、作品进行合理地布局和呈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位儿童都有参与主题墙创设的权利,因此,在内容的呈现上还应该兼顾到每一位儿童的感受,不同幼儿的活动痕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让每一位幼儿都受到尊重,让每一位幼儿的学习都能被看见。

例如:《柳树朋友》主题墙中,我们通过话题会了解幼儿对于柳树的已知经验与未知经验,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主题墙中,一方面是记录他们的语言,幼儿对自己的交流内容能够直观地看到,另一方面也作为接下来主题内容开展的一个依据。接下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呈现出柳树的调查——寻找柳树——与柳树近距离观察、探究——表达柳树等内容,每一板块的内容都通过孩子们的经验发展有内在的链接,不再是零散知识的拼凑。

(三)互动推进有深度

主题墙的布置不应该仅仅是主题活动开展后结果的一种呈现,而应该是成为能让幼儿与之“对话”的“老师”,要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和持续学习的欲望,引发其进行深度学习。一面好的主题墙,不仅能够吸引幼儿主动与同伴、爸爸妈妈、老师进行分享交流,而且能够促进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操作。在这样的交流与互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建构出新的认知图式,引发幼儿与墙面实现近距离的“对话”。

例如:《柳树朋友》主题墙中,我们将孩子们的调查结果一部分呈现在墙面上,一部分挂在边上,供幼儿自主翻回忆自己调查的经历,唤起对柳树的认知;此外,我们将幼儿在寻柳中的柳条悬挂在主题墙面上,幼儿自主生发柳条长短的测量兴趣,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测量、比较,在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墙面上增加测量记录表,促进幼儿在玩一玩、量一量、记一记中认知其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获得了测量方面的新经验。在幼儿作品的呈现上,考虑到幼儿的实现高度以及尊重每一位幼儿的角度,我们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册,挂在主题墙面上,方便幼儿自主翻阅和同伴间作品的相互欣赏。

(四)“淡妆浓抹”需相宜

主题墙的内容不仅内容上要有丰富性、层次性、互动性、动态性,但也需要依托好的形式才能发挥主题墙的价值。主题墙底板的色彩搭配上,我们主要采用牛皮纸以及白色卡纸进行呈现,边缘装饰简单地白色线条,并结合一些自然材料,如原木片。这想给幼儿传达的一个理念是,简洁、自然。之后通过每一阶段主题内容过程性资料的梳理,将照片打印出,选取与整个主题墙颜色协调的白卡作为底板,将照片排版,粘贴在底板上,配以符号、文字说明,做成海报样式,并通过线条进行装饰,一方面可以避免内容零散,活动与活动之间既有区分,又有链接。在幼儿语言的记录上面,我们充分授权,让幼儿自主进行符号的表征和表达表现,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此外,主题墙上还可以设置“留白”之处,幼儿的发现总是在不经意间,留白处可以给予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记录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新发现,成为幼儿学习经验、展现自我意识、发散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平台。

总之,形神兼具的主题墙,是立足于儿童的立场,让儿童的学习能够被看得见,从他们的原有认知出发,通过主题活动逻辑思维发展的呈现,能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只有跟着孩子的节奏呼吸和思考,才是最为自然、有效的教育途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