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1

红色基因代代传

齐玉山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西湖镇小学赵伯升校区 252311

摘要:在这个新时代下,我们过着富足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悠闲自得,这是我们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把他们牢牢记在心中。结合所思所想,本文谈一谈对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传承重要性。

关键词: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传承


我们在电视上,还经常看到那些老前辈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故事片。在上学的年代,我是看着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长大的,在我成长的足迹里,无数个红色诗歌萦绕耳畔,“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精神不可丢”的英雄诗句,常常在耳边回荡,红色基因如同旗帜一般插在我心中,不管经历多少时间的冲刷,它都不会褪色,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魂,它永远不会被岁月埋没,而是应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勇往直前。

他们的英雄事迹始终在激励着我。为了战友们不被敌人发现,保证战友们的生命安全。邱少云叔叔,在熊熊的烈火中,燃烧着他的躯体,一动不动,咬紧牙关,忍受着疼痛,活活烧死;为攻下桥型暗堡,董存瑞叔叔毅然决然的跑到桥下,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放置炸药包董存瑞叔叔用手托起炸药包,拉起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当时未满19岁;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个高地长时间攻不下,敌人投下多枚炮弹和炸弹,战斗越来越激烈,眼看着战友不断倒下,黄继光在全身多处受伤的情况下,奋力爬向敌人的火力点,他冒着枪林弹雨,纵身一跃,用年轻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2岁,黄继光叔叔用热血抒写了保家卫国的军人担当,他的血性将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1921年1月12日,阎锡山部队突围云周西村,刘胡兰在敌人威逼利诱下,毫不畏惧,视死如归,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年仅15岁。她牺牲后,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的英雄事迹只是战争年代中的一个缩影。

二万五千里长征更凸显了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在长征的路途中,战士们忍受着持续饥饿与长途跋涉的艰难,让意志顽强的战士也难以抵抗身体的疲惫。起初,战士们还有出发前准备的青稞麦,但是,青稞麦也只能一颗一颗数着吃,这青稞麦,不经饿,还难消化。草地还没有走一半,就没有了粮食,为了继续前进,红军战士们,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后来饿得煮皮带吃。

当时,红军过草地是八月份,草地昼夜温差大,正午还骄阳似火,夜里却让人冻得瑟瑟发抖,无垠的草地没有路可走,处处都是沼泽泥潭和深浅不一的河流,一不留神,人陷下去,就没有了人影,活生生的战士说没就没了,战士们流着对战友惋惜的泪水,顽强的跋山涉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走出了这恶魔的草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战士由开始的十几万人到长征结束只剩下不到三万人,可想而知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此的艰难。红军长征也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四度赤水河,飞夺泸定桥,巧夺金沙江,这些人人皆知的战役,越是困难重重,官兵们越是迎难而上,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忍受一切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创造一个个敌人难以想象的奇迹。我们前辈们为了他们的后代,也就是我们,我们能过上好日子,能过上这安逸的生活,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一个个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把这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做事中发扬,在一点一点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光荣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已经刻到我们的骨子上,我们正用实际行动向老前辈们学习,已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核试验专家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活雷锋郭得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12年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22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不愧为时代的榜样。

为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要采取一切形式,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为了让这伟大的红色基因永远不褪色,教科书里、公共场所、火车、公交车、动车里,墙壁标语,孩子的游戏里,高速公路旁边的大牌子上,都要有红色基因的内容,不能走形式,要让这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在红色基因的氛围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他们的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强盛,让中国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拼搏向上!


参考文献:

  1. 宋学勤. 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N]. 人民日报,2021-06-04(005).

  2. 本报评论员. 传承红色基因 激荡青春梦想[N]. 光明日报,2021-06-11(009).

  3. 王秀娟.加强党的建设 创建红色校园[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6):20-21.

  4. 王蒙. 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N]. 济南日报,2021-06-03(F03).

  5. 张守帅.在学习百年党史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J].民主法制建设,2021(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