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漫谈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高红锦

河南省孟州市韩愈小学

摘要:长期以来,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如何,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争论的焦点,实质上只是一个。即:究竟是把识谱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或中心地位上呢?还是把识谱放在音乐教学的从属地位上?显然,这两种观点的距离相差太远了。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识谱音乐 小学音乐

认为识谱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或中心地位的老师常说: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识谱是学音乐的基础。”“不识字的人被视为文盲,不识谱的人和不识字的人有什么两样?不能说他们是文盲,起码也是个音盲吧!”支持这种观点的,还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这种根据是:“乐谱是音乐的文字。学音乐不学识谱,就像文盲不学识字却偏要让他们读书一样,还不是瞎子点灯?”应该承认,文字与乐谱有许多相同之处。这种共性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它们都是一种符号,它们都是用来帮助记忆的工具;它们都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些共性特点,有许多值得重视的事物。因此,才使得老师们把文字与乐谱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等同了起来。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字与乐谱还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

1.文字语言符号具有确定性的意义,而音乐语言符号则没有确定性的意义。相反,音乐语言符号具有变通性的意义,而文字语言符号则没有。

2.即或是完全相同的一一个旋律,在速度的影响下,其音乐内容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最典型的例子是贺绿汀的管乐曲《森吉德玛》。乐曲前后两部分的旋律是完全相同的。可是,由于乐曲前半部分的速度徐缓,其音乐情绪显得抒情、优美、宽广、辽阔;由于乐曲后半部分的速度较快,其音乐情绪显得执烈、欢快、活泼。可见,速度使音乐的内容、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

3.记谱的方式相同,由于调号的影响,音乐内容发生了剧变。

如此说来,乐谱在音乐教学中还有没有价值?究竟有什么价值?

  1. 乐谱是音乐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1.当学生学习音乐达到一定程度时,没有相应的识谱能力作后盾,他将难以继续深造下去。目前,许多中学生的现状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2.最重要的是:乐谱这种符号体系是记录音乐思想、表达音乐思想的工具。既然音乐教学是以学习音乐为目标的教学工作,那么,掌握交流音乐思想的工具——乐谱,也就实属必需。尤其是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他们必须具备独立的识谱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音乐生活的需要。

二、乐谱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

无论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什么,唱歌也好,演奏乐器也好,欣赏音乐、创作音乐也好,他们想发展自己的兴趣,就必须以乐谱作媒介。因为:乐谱中蕴涵着音乐的无穷美感,蕴涵着音乐的各种要素,并成为学生探索音乐的宝藏。这一切,给学生提供了感知音乐、记忆音乐、理解音乐、联想想象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这些机会,肯定会对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起积极作用。关键的是,我们要恰当地使用乐谱,使乐谱成为学生积累音乐经验的手段。

为了正确认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我们还需要从识谱教学的正确途径上进行探讨。为此,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前提。即:我们所说的识谱教学,不是指专业音乐院校的识谱教学,是指普通中小学的识谱教学。因为前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后者是培养音乐爱好者的。两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体制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当然,教学途径也不会相同。

我以为:在中小学,识谱教学的正确途径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具备识谱能力的。尤其是通过唱歌教学就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学生是在唱歌一类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是在使用乐谱达到艺术创造目的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识谱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对象是内容深刻的、有教育价值的、有高度艺术水平的音乐作品。学生要把表现这些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艺术风格等作为努力的目标,而不是把识谱当作追求的目标。此时的乐谱,只是一件帮助学生创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工具,而不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

我之所以如此认识,不仅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授课时数少,教学条件有局限性。还因为有下述两条理由:

一、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进行各种类型的艺术创造活动。对知识性的、技术性的活动,只有当他们感到需要的时候才会产生兴趣。因此,将学生引入艺术创造的环境中,他们会从中得到乐趣,也会从中发现乐谱在提高自身音乐能力上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识谱的动力。相反,单纯的识谱教学,将学生置于一种智力化的,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他们将失去创造艺术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势必低落。

二、既然有人把识谱与学习文字相提并论,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识谱法与语法相提并论。因为我们可以从语言学专家的研究中找到很好的论据。他们曾经阐明过这样的观点:“语法知识绝不能保证语言的精通。”“应当在语言的运用中顺带地学习语法。他们指出了一个要害问题,这就是:精通语言必须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之中。语法也不是靠专学语法而掌握的。学习语法也必须在运用语文的条件下掌握。应该说,语言学专家启发了我们:识谱法决不能保证学生学好音乐。不少老师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数识谱、练视唱,最终收效甚微就是雄辨的证明。由此可见,学习识谱也要在适当的音乐环境中才能有效。所以,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教识谱才是正确的教学途径。

总之,我认为:把识谱放在音乐教学的从属地位上,确实发挥它的工具作用是比较妥当的。

参考文献:

[1]章连启. 漫谈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J]. 中国音乐教育, 1992(01).

[1]章连启. "漫谈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音乐教育 01(1992).

[1]章连启. (1992). 漫谈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音乐教育(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