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冲突行为及其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幼儿冲突行为及其解决策略

陆叶

(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八一爱民幼儿园,四川省泸定县, 626100)

摘要:幼儿同伴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多发,有幼儿、有家长的原因,大众媒介的原因。事实上,作为成年人,家长和教师更应当抱着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和分析幼儿冲突所产生的影响,用理性的态度来引导幼儿积极解决与他人的矛盾。本文主要就影响幼儿的同伴冲突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解决幼儿的冲突行为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冲突;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一、前言

通过长期的观察,会发现一些冲突的产生,会让幼儿的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极有可能驱使他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反应,甚至可能会对其他幼儿造成伤害,如果能够在幼儿情绪波动时加以引导,他们则会慢慢平静,逐渐改变这种以自我为主的处事态度。对此,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采用消极态度处理幼儿冲突的现象,希望有关同行们能够在了解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他人在处理幼儿冲突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采用科学的、客观的态度来解决幼儿冲突问题。

二、幼儿同伴冲突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幼儿们在上幼儿园之前,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大部分都是在家,也意味着,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行为意识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家庭氛围和谐、有爱,幼儿的性格会相对平和,发生同伴冲突地概率较低;如果家庭氛围充斥着暴力,则在幼儿的潜意识中就会形成用暴力解决冲突的想法,从而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在与其他同伴发生冲同时,就会下意识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二)幼儿园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是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在处理同伴冲突问题时,会采取训斥、体罚等对幼儿成长带有负面影响的做法,告诉幼儿这样做是不对的,缺乏对小孩适度的关爱,没有及时的告诉幼儿冲突为什么会产生,当我们面对冲突时应该如何化解。长此以往,对幼儿的成长并无益处,甚至有的幼儿会因为这些而产生不良影响。

二是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幼儿园环境是诱发同伴冲突的重要外因。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分析发现,活动材料与活动空间的不足是目前引发幼儿同伴冲突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能够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游戏材料,那么小朋友之间抢夺游戏材料的几率就会降低,那么发生冲突的概率相对也就会降低。

三、家长和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冲突行为

(一)家长方面

1.家长应正确看到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在冲突来临时,家长通常会隔离冲突双方,将引发冲突的物品拿走,并用言语训斥、动手责罚孩子。可是,这些家长并未意识到冲突也可能产生价值。或许,家长应该转变态度,尝试着放手让孩子自行解决与他人的冲突,小孩自己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会尝试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问题,通常会采用讨论,各退一步的方式去解决,小孩就会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体验,总结解决策略,学习交往技艺,发展社会交往才能。

2.转换家长中心为幼儿中心

面对幼儿冲突,家长应当学会客观看待这种事情的发生,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独立空间,让他们自主协商,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家长可以做到的,这更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3.改善教养态度与方式

亲子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尊重幼儿想法为前提,要容许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忽略幼儿的想法和需求,更不能随意呵斥他吗,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

4.创建交往机会,让幼儿学会自己面对冲突

一方面,家长要鼓励幼儿主动的去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并且让孩子知道他就是家里的主人,引导他们尽地主之谊招待小伙伴。在此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互动的自由空间,幼儿用玩具或是食物去和小伙伴分享。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幼儿到其他小伙伴家里做客。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家长应当向幼儿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帮助幼儿更好的与小伙伴交往。家长应当充分相信自己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交往自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顺利与他人交往,解决可能会产生的同伴冲突问题。

(二)教师方面

1.提高老师自身综合素质

可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十分必要。要增强幼师的素质能力,就应当转变教师的理事态度与观念,积极为幼儿的交往创设自由、和谐的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着“分享”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幼儿拿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或是围绕着 “合作”展开教学,引导全部幼儿通过合作去共同创作一个作品,以此来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体会相互帮忙的快乐与成就感,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分享,合作。

2.要给幼儿面对和解决冲突的机会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幼儿一套独特的方式去解决与同伴的冲突。遗憾的是,成年人往往会习惯性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企图让幼儿依照他们的想法去化解冲突。当同伴冲突发生时,成年人总是会在不恰当地时候去主导冲突问题的解决,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直接剥夺了幼儿解决冲突问题的权利与机会。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

幼儿使用交往技艺和交往策略的才能,间接关系到幼儿处理冲突的后果。目前,小孩的身心开展不是很成熟,社会性人际交往技巧不足,所以老师就要向小孩传授一些交往的经验和方法,为幼儿以后处理类似的冲突提供方法。幼儿老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才能,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举办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受好奇心驱使,幼儿的关注点大多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形象。于是,幼儿会下意识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以教师为参考,积极融入集体之中,形成一定的亲社会意识。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小孩在幼儿园和其他小孩产生了冲突,老师不但要公正的处理,在放学后,老师还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更深次层的和家长讨论幼儿产生冲突的缘由,了解幼儿的生活气氛,家长与幼儿的相处模式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了解是因为什么才导致儿童出现了冲突行为。教师与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最好能够坚持“一致性”原则,共同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学会客观看待一些冲突的产生。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状态上看,都处于待成长状态,要想完全消除同伴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幼儿化解冲突,更要通过这些冲突,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社交经验,学会倾听他人讲话,学会理解他人想法,懂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化解矛盾与冲突。作为幼儿家长,也应当发挥好自身的教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卫,胥兴春: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指导探析——以矛盾分析法为视角《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

[2]张亭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研究,《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01).

[3]刘畅.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对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1).

作者简介:陆叶(1994-),女,汉族,大学本科,四川省泸定县泸桥镇八一爱民幼儿园, 二级教师。



60f14ee0e4d88_html_9d535b7f5304d0d3.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