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为例

刘 强 肖 利 张建华

成都市技师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各领域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增,在国家提出的高技能培养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上不断优化创新,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主导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加快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是铁路行业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实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

引言: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铁路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家提出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政策,通过高技能技术人才提升对先进设备的科学使用效率,增强生产产能,将其顺利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

  1. 高技能人才含义

高技能技术人才是近年来我国对现有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全面提升的全新举措,是实现我国现代化智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新的发展理念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的创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初、中级人才,高技能人才对工作内容和国家运行导向更加明确。高技能人才的融入会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实现各方制衡的全方面发展,将现有技术型人才进行科学的技术提升,带动我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目前的职场工作中,一般会将决策管理层的劳动者称之为“白领”,操作执行的劳动者称之为“蓝领”,而高新的技术性人才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人才,也被称之为“引领”。主要负责企业的生产、服务、运输、科技拓展研究等多项专业性质较强、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其自身需具备较强的职业敏感度和综合素养,因此为稳定企业运行需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培训质量,提升劳动人员的的基础技能,并为其开拓宽广的职业规划。

高技能人才主要具备的技能主要体现在相关职业的完成度上,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将所学技能充分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收益。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需对其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升,之后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提升,根据国家对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及规范的要求进行科学培训,树立良好的岗位价值观,充分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为国家缔造更多专业的高技能技术人才[1]

2.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人才需求

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中高技能专业人才需求方向主要是为满足现代化铁道发展背景下的铁路施工与维护人才,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是促进我国城市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施工、运营管理与维修养护工作的专业。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各行业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对高新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根据现有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得知,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为铁路企业单位输送的一线生产技术操作人员已超过60%左右,占据整体比例一半的份额,但是大部分都是基础的一线生产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比量相对较少。因此应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为企业输送更多专项的高新技术型人才,丰富企业的人才组织架构,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信息技术高级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增,因此应抓住这个特征,强调创新意识,提倡一专多广的教育思想,丰富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拓展训练,为快速适应企业岗位构建良好的发展空间[2]

3.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1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铁路产业的发展背景分析,依托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提升劳动者的岗位知识与岗位适应能力,基于企业职业发展导向,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的培养方向,创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职业社会发展环境。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劳动者认真钻研专业技能的态度,使之通过专业技能的转向培养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3.2注重专业课程建设

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培养的人才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人力资源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深化对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课程体系。充分了解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岗位人员类型需求,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掌握能力,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养[3]

铁路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增,人才培养方向应符合铁路发展现状,对相关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行业岗位需求进行重组整合,编制全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目标。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岗位工作流程、施工技术、经验、方法、案例、知识点等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

3.3铁路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科研技术在各行业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因此各行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极具加增,在铁路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也应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创新性思维、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与时俱进、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更多符合铁路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3.1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时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时代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导致诸多优秀人才面临着多次的职业抉择,顺应时代新形势发展需强化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铁路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需重点提升从业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确保对计算机核心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拓展从业者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收集、筛选、整合、利用等实践,培养从业者的全局观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岗位安全的责任观念。

3.3.2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创新课程体系

铁路信息化发展主要以运输生产为主,是多种知识的融合发展方式,为促进铁路的信息化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对从业者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交通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构建综合性的培养环境,培养更多适应铁路信息化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创新课程体系,将不同专业与方向所需的知识、技能、方向进行有效融合,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整理,拓展全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共性意义的创新课程体系。将广义的专业基础课程分为小模块的形式进行理论优化实践,使铁路信息化中数字化生产过程、运输调度、运输统计以及企业数字化管理价值得到完全的发挥[4]

3.4加强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

为加强我国信息基础科技研究,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建设方针,在国家高新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需构建科学性的高技能人才基地,运用高新技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科技、信息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过程中,需深入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的基础意识,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背景下的铁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符合人才市场需求,通过课程理念、方法、模式的优化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蔡昱,郝付军,魏彬. 高职中俄合作办学铁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智库时代,2020(34):283-284.

  2. 吴小琴. 铁路文化如何助推专业人才培养[J]. 人力资源,2020(16):128-129.

  3. 敖登. 铁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8):128-129.

  4. 张君. 浅谈加强铁路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J]. 哈尔滨铁道科技,2020(3):1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