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之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3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之思考

黄珺

广东省罗定市罗城镇府前路 15号罗定中学 527200

摘要:高中语文是重点学习科目,俗话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学习是如此、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关系着整节课的学习方向,起着导向作用。可见教学目标是多么重要,因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展开论述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以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多元化思考

引言: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学习导航,教学目标质量高低对于总结课堂的质量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中生即将面临着高考,学习相比于初中有着大跨度的难度提升,这就需要教学目标随之发生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加之,素质教育提倡促进人的综合发展,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应当促进目标的多元化。然而,“现实很骨感”。下面对现状以及策略进行论述。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置存在的状况

首先,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设置上进行分析。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方式仍然存在,落后的教学目标设定方式与现代快速发展的经济政治相违背。在过去,语文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读会写就可以了,但是这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当代的教育发展与生活需求。也没有形成每个单元的内容体系,教学知识琐碎繁杂,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阻挡了学生前进的脚步。其次,尽管现在教育存在着落后的教育理念,但是当下也存在着超前发展的现象。某些教师过分注重难题、拔高类题目的讲解以至于忽视了基础的知识点。基础知识是一般能力的重要体现,如果语文学习是高楼大厦,那么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是地基,地基的稳固程度直接决定着“房屋”的寿命。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够在以后的题海中达到“关关过”的效果,基础是简单的,但是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最后,语文学习是学习的汉语文化,其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的所有优秀文化。当下素质教育提倡学习不能独立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之外,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能力,理性和感性相结合。所谓“刚柔并济”大概就是这个效果了吧。执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多元化,让教学目标注入更多的元素,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的全面展开、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整节课内容的“缩小版”同时也是“升级版”,它的设定能帮助执教者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这节课应该干什么。但是知识体系不全面、不完整,成为当下教学的主要难题,这直接导致了教学的“残缺”,学生学习的“漏洞”,因此应当重视知识体系的全面完整度,在教学目标中要体现这一点。

以部编版语文为例,对教学目标多样化之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展开论述。在学习高中必修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是很出名的词,词表面看起来写景实则写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教学目标的完整度上要求学生能够体会长沙秋景的描绘中渗透着作者对自己青年时期革命斗争的回忆,体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了解作词背景,感受在过去艰苦的年代人们都能够冲破枷锁,谋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反思现当代的自己,处于和平时代又当如何自处?如何报效祖国呢?执教者在讲课之前应当列一个表格或者大括号,将整个教学体系梳理一遍。《沁园春·长沙》他的整个课文体系主要分成了两大模块,上篇写景、下片抒情,然后再往下细分,在上片通过描绘一出湘江的深秋景色以及描绘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提出谁主沉浮的这一话题。这首词在下篇主要是通过了抒情,通过回忆在过去,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拼搏奋斗,实质上下片的抒情是对上片的升华。这篇文章的整体体系就主要是以上两个方面。再比如本册课本中的第六单元鲁迅的《拿来主义》,这是一篇经典的议论文范文,其中的论点、论据条条分明,有理有据、言语简洁有力,应当重点讲解。依旧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也应当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本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感,在知识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这种幽默但是又有力的语言、能力上能够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论证方式(排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同时能够找出鲁迅在对待历史遗产上的态度,从各个方面尽可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证课文的连贯性。《拿来主义》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再到拿来主义,层层递进,主题升华。过去的中国不许外面的进来也不许本国的出去,实现着闭关的自给自足状态。到后来形势所逼,打开了国门,外国人送来了“鸦片、废枪炮和香粉等”这些严重侵蚀着国人的身心。在到后来,我们送去主义送出去了“土地、白银、主权”这使中国主权丧失、经济更加落后,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鲁迅提出了我们要“拿来”,不能一味地被欺辱,借用房子、女婿的故事来形象的描述了拿来主义应当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主动去拿!不是抢来的也不是骗得,而是我们正大光明的拿的。这节课内容用了各类类比论证、排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证明了拿来主义的可行性。教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先自己吃透教材,然后建立完整的、全面的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重点是拿来主义,前面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是用来修饰拿来主义的。当然,这样需要建立完整教学体系的课文很多很多,甚至可以说全部的教材都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清晰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中心等来写好教学体系。

(二)突出一般基础的学科能力

基础是地基也是关键,语文的教学强调学科能力,学科能力中分为一般学科能力和特殊学科能力。其中一般学科能力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高中语文任务重,在考试中或许涉及个别难题。当下许多教师也忽视了基础性教育,但是基础题的质量决定了高难度题目的做题质量。因此,应当在教学目标中突出一般基础的学科能力。

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具备的学科能力。我们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对教学目标多元化当中的突出一般基础学科能力进行论述。在必修二中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主题的学习特点需要翻译,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事迹、事件发生的事迹等。首先,从字词方面进行分析。在文中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字,比如“蹇、邳、雎”等等,这些字词要求会读会写,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就是要从最基本的字词方面的读写进行体现。这也体现了学科能力中的读写能力。其次,高中语文的学习难度不仅仅停留在读写最低层次,而是需要掌握文章的意思,能够熟练地说出具体某个字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整体内涵。《谏逐客书》从整体来看是李斯给秦皇岛的一封上书,表达了需要秦王逐走客卿的想法之误。文章开头从穆公、昭王等人出发,摆出此等人的事迹,能够具有说服力。其次,从文章层次分析,作者引用了成功的并且有影响力的案例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同时采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说话的气势。采用了正反和反复对比,显示逐客的谬误。在此处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要有必语言的理解能力、能够将文言文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这种气势。毕竟语言类学科更加注重听说读写,对于一些难写的字以及重点句子,要求学生快速的在本子上写出来,能够达到手、脑、耳并用提高学习效率。再比如,部编版必修一下册的《祝福》为例,这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暗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本篇文章是小说题材,针对文章中的部分好句子需要学生背诵,整篇文章从总体上来看只需要理解和读,本篇小说中很多地方出现了话中有话的句子,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听其音,猜其意。鲁镇人的看戏心态体现了当时人情冷漠,祥林嫂即将要被拖去做奴隶,而身为邻居同乡的他们却在一旁看戏似的,体现了当时人们思想腐朽、世态炎凉。祥林嫂作为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执教者应当针对祥林嫂的一系列人生轨迹记性归纳总结,形成一条人生主线,然后通过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

(三)重视认知感性的情感目标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更加注重认知和情感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当下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新时代下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四层、四翼”成为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向。四层主要是指的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翼主要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教育教学应当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塑造,帮助学生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情感目标是及其重要的,以上所述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课堂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下面仍旧以统编版高中语文为例,在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毛泽东写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里面满含了爱国之情,执教者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等重大的事件,引导学生能够感受新中国的建立心中充满爱国、自豪的情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更深刻的体会开国大典的震撼,感受伟人的风范。在教学目标中一定要体现这类思政元素的注入,从各个方面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比如选择性必修中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是一篇小说,里面还原了历史的很多场景。这个文本里面死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战士,他们都被残害,其中在四十多名青年被害的名单里就有刘和珍君,大家可想而知,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们为了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价值。其中感受女性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她们高尚的爱国情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多元化之情感认知目标应当对这一部分有所体现。感悟文本对刘和珍君行为的高度钦佩也同时表达了对中国女性的感慨赞美,对刘和珍君的牺牲表示遗憾叹息。执教者还应该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些都来之不易,应当倍感珍惜,并引导学生能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做出贡献。最后,在选择性必修中册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这是为众人所熟知的一篇文章。全文对屈原的一生做出了简要的概括,屈原宁愿投江自杀也不愿意跟“众人”同流合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独特品格,教育学生要树立自己的独特思想,不能被主流思想所束缚,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品格”的人,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是有重大作用。

三、结语:

语文是所有高中生的必修科目,在全部学科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学好语文对于生活学习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突出一般基础的学科能力”以及“重视认知感性的情感目标”的方式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1(1):158-160.

[2]王慧慧.论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以小说专题为例[J].作文:高中版,2021(2):32-33.

[3]王晓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1(3):50-51.

[4]李灵芝.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作文:高中版,2021(2):26-27.

[5]张硕.文艺学视阈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11-17.

[6]卢静.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求知导刊,2021(3):13-14.

[7]郭兴林.依托核心素养标准 评判高中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202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