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孙晓红

黑河学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必须加强重视,使青少年群体远离犯罪,健康成长。本文先后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包括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家庭学校生活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最后,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总结如何帮助青少年群体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介入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激增,诸多问题中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少年是每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蓝图的重任,因此,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国家和社会群体必须重视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继吸毒犯罪、环境污染后的第二大世界问题青少年犯罪量的加大不仅危害社会治安,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仅青少年自身有过错,作为与他们联系最紧密的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环境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因此,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这一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规定青少年犯罪是指年满14周岁尚未达到25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成立犯罪行为。对此种定义,各方有着不同的阐释,犯罪学内涵下的肯少年犯罪相较于上述定义扩大了内涵,不但包含着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虽未达到违反刑法的犯罪程度,却依然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本文指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4周岁以25周岁以下的入实施的一种行为,该种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包括违法行为、不良行为、法定犯罪行为等等。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目前,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类型以侵财性犯罪为主;2.青少年犯罪年龄向低龄化发展;3.青少年犯罪的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4.青少年犯罪率近几年来上升率显著;5.在青少年犯罪中以共同犯罪为主;6.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较强。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原因

1、心理不成熟。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生理上看,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太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此外,他们自我感觉成熟,想脱离监护人独立行事但知识不多,社会经验也很少,心理上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境遇不好时更是如此。一些青少年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找伙伴“排忧解难”,进而结伙犯罪。

2、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少年男女的情感比儿童成熟,但他们的情感世界还很脆弱,极易受外界刺激而迅速变化。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激情导致行为上的盲动。一些少年就是在这种情感的波动下,骤然产生所谓“正义感”、“同情心”、“报恩”等意愿,头脑发热,容易铤而走险,事过之后,冷静下来,才痛悔不已。

(二)学校原因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具有教书育人的义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全面的普及,很多学校在教育学生中依旧是只关注学生文化科学习成绩的发展,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法制教育等基本生活常识的供给。另外,应试教育下往往会给予学生强大的学习压力,不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一视同仁,致使部分学生厌恶学习最终自暴自弃,对周围深感不满过度极端从而引发其产生犯罪心理。

(三)家庭原因

不良家庭的影响。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家庭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问题家庭日渐增多,一些父母或因工作或因感情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一些家庭望子成龙,教育方法失当,导致子女人格扭曲,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在家抽烟、赌博、酗酒、满嘴脏语,很难保证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受教育既是未成年的一项权利更是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现阶段社会上没有完成法律规定的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完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走上了犯罪的不归之路的青少年数量只高不低,犯罪低龄化显著。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至今并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同时社会上传销窝点、不良商贩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黄、赌、毒等不良信息给青少年等等行为,这些都会使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少年误入歧途。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

(一)设立专门的青少年援助中心。当青少年遇到家庭暴力或者任何不法侵害时都可以到青少年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另外,社区居民可以定时在援助中心举行捐献爱心等活動,社区居民将家中不用的衣物、玩具、设施等都可以捐献到援助中心,帮助有需求的青少年。

(二)组织各种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内定期对青少年举行各种法制教育、消防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等讲座、组织青少年做义工去献爱心等各种丰富的活动以充实他们的生活,让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避免其身心遭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三)创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的道德素质一言一行都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区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定期派专门的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知识讲座,增强家长的道德素质,使家长树立形成正确教育孩子的观念。另外,社区动员下定期组织亲子互动活动,为家长与子女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增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减少隔阂,使家长与孩子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四、总结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的介入为解决起那个少年犯罪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运用社区工作使青少年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远离犯罪的道路,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定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制止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安民兵.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介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刘占坤.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2017年

[3]薛仲.树立健康信念 增进自我效能——浅谈健康信念模式在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4]潘小莉.关于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作者简介】

孙晓红(1989-)女,汉族,黑龙江省黑河市人,工作于黑河学院,现就读于阿穆尔国立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Романова Любовь Леонидов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