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预习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精读 课文和略读课文 的预习方法

和春霞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第二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课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再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以及疑难知识点,搜集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并且,让学生看到预习的效果,注重及时检查,重视预习反馈,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精读课文略读课文 预习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习惯,这是调动孩子自主学习、思考创造的重要环节。部编本教材的编制是较为科学合理的,一个单元通常文章体裁是一致的,而且文章内容具有相关性,针对不同单元,我们老师应该设置不同的预习要求,培养学生的某项素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平时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下面就预习方法谈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精读课文的预习:

第一步:标出自然段。

我在让孩子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他们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然后借助拼音读课文。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写作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孩子知道自己今后的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比如上课时孩子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明确地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同学之间交流起来也比较方便。

第二步:画出生字生词。

学生在完成标段后,对照课文后需要“会认”的双横线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而要求“会写”的生字,用“□”画出。语本后面词语表中的生词用彩笔描出,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用红色小花朵画出来。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课文中划生字生词的过程中,把本课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跟哪个字组词,哪句话中出现的看得一清二楚。这几看几画就认了好几遍生字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第三步:解释难理解的词。

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相应位置。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把自己动手查出来的资料一定记到摘抄本上,以便上课交流,课后复习。

第四步:思考课后题。

精读课文每篇课文的后面,都有一个为什么或是动手做做。在孩子多次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当做检验自己读书的“靶子”,试一试能否解答。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下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到学校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学生就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第五步:大声朗读课文。

在语文预习中,大声朗读课文对于形成有效预习非常重要。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的好处。预习的课文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课文内容,思、想词义,了解课文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课文结构及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印象肯定会比“默看”的深刻。现在网络先进,我平时会让学生在微信群里读一读,相互比一比,听一听。

第六步:查阅相关资料。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作家出现,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会让学生查阅资料,熟悉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并且了解写作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略读课文的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的编排占据主体地位。内容包含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范围十分广泛,知识含量极高,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由此可见,精读课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篇幅而言,略读课文在小学中段所占比例较小,如四年级下册一共有28篇,略读课文只占了8篇。但到了高段则是五五分成。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同样不可忽视。略读课文在课前出现了课前导读,但没有了课后题、小练笔、资料袋、选做题和阅读链接等。此外,略读课文中没有要求会写的字,只单纯出现了要求会认的字。

  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除了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外,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地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并且让家长督促孩子。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还要加强评价。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跟踪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我班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地、严肃认真地去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俗话说,“好习惯是一辈子享受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还不尽的债务”。我们老师只有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才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年

2.《学法指导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蒋宗尧著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2008年3月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8月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出版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81114)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