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型 实践型 开放型 ——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分层型 实践型 开放型 ——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探索

丁敏

浙江省 绍兴市建功中学

【摘 要】“以学定教”理念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比之下,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似乎还没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在调查分析传统科学作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通过设计分层型、实践型、开放型等作业来践行“以学定教”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开创科学作业的新天地。

【关键词】以学定教;科学;有效作业;设计

近年来,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的“以学定教”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场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上海青浦一中的“基于预学习的自主课堂”等等。相比之下,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似乎还没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不少科学教师的作业观相对落后,作业形式、内容单调、功能单一,已成为直接影响科学教学质量的绊脚石。作为一线科学老师,笔者曾有幸参加了省、市级学科培训,在深感荣幸之余又陷入沉思:我们初中科学教学该如何在作业环节落实“以学定教”?带着疑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实践“以学定教”背景下科学有效作业的设计。

一、传统科学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成一定量的科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和能力。但是,传统的科学作业侧重于强调“双基”的落实,在形式和内容上往往呈现出机械、重复、单调等。经调查发现传统的科学作业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呆板单调,枯燥乏味;有数量,无质量;无层次,无梯度。

二、“以学定教”背景下科学有效作业的设计

“以学定教”要求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以高效的学习思路为设计蓝图,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基于此,为了凸显这一“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进行科学作业改革,开创科学作业的新天地。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传统作业存在的问题,除传统书面习题作业的形式外,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又富有探索性与思考性、并让学生欣然接受的科学作业。

1.设计分层型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教师在设计科学作业时要充分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笔者今年在越城区一所乡镇初中交流,学生基础不比市区学校,所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作业套餐”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

A层基础题: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

此类学生的作业要求以落实双基为主,降低难度,甚至可以照搬书本的基础知识。这类学生可以布置《科学作业本》这类基础性的作业,提高题不做,减少其作业量。再针对不同学生喜好,来布置他们有兴趣的作业。例如对班级中喜欢看电视的学生,建议他们看一些《走近科学》、《科学发现》等节目,并让他们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教师可以把他们收集的信息当做教学时的学习资料在班级展示。也可以让班级中那些喜欢玩电脑的学生,收集一些与科学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文件,比如学习完九上年级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中“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识点以后,我会让学生上网调查“从古至今,人类对杠杆的应用与研究”;我也让学生找“太阳黑子”、“流星现象”、“海波的熔化”、“火山爆发”等等视频,并在上课时播放。由于这样的作业难度和要求降低,并且学生在寻找视频的过程中,也学习了相关科学知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看到自己的成果在课堂上被老师展示,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B层提升题:针对基础一般、学习中等的学生而设计。

此类学生作业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布置作业时,以《科学作业本》为主,适当增加同种题型的计算和一般综合题。这层作业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C层优化题:针对的是班级中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

作业内容可以设计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适当增加作业量,如布置《教与学》中相应练习。作业要求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新性强,能让学优生吃得饱,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设计实践型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经常采用一些家庭实验来代替部分科学作业,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性,促使他们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设计开放型作业,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般情况下,复习课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尤其是复习课上的作业,往往是没完没了的试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消极应付,作业效率就差。笔者在复习完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后,布置了这样的开放型作业:在万众瞩目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奥运会上,孙杨、马龙、吴明霞等运动员成了中国的骄傲。请选择其中一位运动员,评论他在奥运会赛场上的表现,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描述或解释。

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令人惊喜:

片段一:游泳池里,孙杨正在参加自由泳比赛,正是因为他受到了水的浮力,才能在水面上自由地畅游。当他用力向后划水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他有向前推动的力,他就能快速前进了。他游泳时戴上泳帽,是利用其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小水的阻力。他游完200米自由泳,用时1分44秒65,我利用速度公式算出了他游泳时的平均速度约是1.91米/秒,真是快啊!孙杨真棒!

片段二:当孙杨站在领奖台上微笑地向观众示意,他受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重力和领奖台对他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时,孙杨认为五星红旗是运动的,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若观众以旁边一同升起的美国国旗为参照物,则会认为五星红旗是静止的……

这类作业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的积极,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潜在的思维品质。这类作业还能渗透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有帮助。对于学生交上来的开放型作业,笔者精选一些贴在了班级的“展示栏”中,同时也将一些知识点有问题的语句摘录下来,让全体同学一起来分析并纠正。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同时,对有关知识点加深了理解,并在整个过程中还充分享受到了自主学习和分享成果的乐趣。

综上所述,有效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科学有效作业。作业布置不应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作业形式多样,分层要求合理,激励学生内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作业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作业观,还要不断地充实知识、开拓视野,成为一名学习型科学教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