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幼儿科学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浅谈引导幼儿科学教学探索

童永良

陕西咸阳乾县阳峪八一幼儿园 陕西 乾县 713300

【摘要】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与现象既能让幼儿激发探究的兴趣,又能体验探索的过程。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累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好奇、好问、好探索

好奇心是幼儿探索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是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的来源。无数事例已经验证,好奇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它是孩子能够自由飞翔的隐形翅膀。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认知兴趣,而浓厚的认知兴趣又是孩子求知的“发动机”,它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幼儿乐不知倦地学习、探索、走进知识的殿堂,走近成功的彼岸。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好问”品质,对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常常表现在被周边的新鲜事物所吸引,驻足观看,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的世界相互作用。比如有的孩子趴在地上看一只搬粮食的小蚂蚁,用手去触摸路边一颗刚发芽的小草,眼睛直溜溜的盯着一只不知名的虫子。这些在我们大人看来毫无吸引力的事物,可是经过了他们的眼之后却会在脑袋里出现一串串的问号。对此,教师不能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的压抑甚至扼杀幼儿的好奇心。

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新奇的、有趣的成长空间。孩子好奇心强,但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都会产生好奇心,只有那些新鲜而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其次,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超越自我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探索的过程使你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最后,放手孩子去探索,既要给幼儿精神上的支持,也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多一些自由,不要过多限制他。多带孩子去少年宫、展览馆,这些地方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知识。久而久之,他就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他的探索欲就会不自觉的散发出来。

二、正确面对孩子的提问

幼儿天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去感知物体,会说话了就会不断的提问。许多家长或者老师也许会厌烦孩子总有提不完的问题,可我们必须善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以成人的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来看,孩子提出的有些问题也许很“傻”,可幼儿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其实,“刨根问底”恰恰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倾向的表现。4岁多的孩子就开始有所表现,5-6岁时表现比较多。那么,面对幼儿的“刨根问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是要耐心、认真的听取幼儿的提问。千万不可嘲笑,也不可对他们的提问置之不理。回答幼儿的提问要做到及时性,切不可漠然处之。

二是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有思想性、启发性,注意把孩子的好奇引导到善于分析和积极思考的方面来。作为教师,我们不止是要发现幼儿的好奇心,更要保护及引导他们的探索欲。引导孩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探究过程。

三是回答幼儿的问题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智力差异,对待不同幼儿的提问,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和智力水平进行回答。因人而异的回答幼儿的提问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做幼儿探索过程中的启迪者

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既要注意引导幼儿的观察、思考、提问,又要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采用间接指导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做、自玩、自由结伴,启发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教师不能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幼儿,而是使自己成为幼儿探索精神的启迪者。

其实,教师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当幼儿有疑问时,教师积极的与幼儿一起讨论,参与幼儿的探究,这都是对幼儿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要支持幼儿与同伴探究与交流分享,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设想与结果做一个分析和总结。

四、善待“过度探索”的孩子

好奇、好问是幼儿探究的动力和前提,而动手操作才是幼儿探究的真正开始。当幼儿发现了新鲜事物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时,正是幼儿“好探究”的表现。所以,面对“过度探索”的孩子,我们实在不必过度紧张。

首先,要善待幼儿的“破坏”行为。“破坏”本意就是突破限制、打破束缚,创造最需要的就是敢破、能破的勇气。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面对类似的情况,最好的做法不是制止、不是呵斥,我们可以在适当保护与指导的前提下,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善待甚至支持孩子的某些“破坏”行为,使他们在“破坏”与“不拘束”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让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与创新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培养。

其次,要换位思考,做个大孩子。面对孩子“过度探索”造成的混乱局面,多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去看问题。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心而导致的破坏行为,不能因为幼儿因探索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而切断了他们的探究欲。不妨释放自己的童心,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与他一起“疯狂”探索,一起去体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特定方式。我们的加入和融入,分享他们创造的欢乐,分担他们失败的焦虑,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愉悦情绪的体验,还能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将有着极大的益处。


主要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 冯晓霞 2013.3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答 李季湄 2014.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