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吴骏

(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教师还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共识: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节日活动》一课中,通过让学生把自己在节日中的活动和同学分享这一环节,启发学生的交流能力,达到一种轻松的学数学的状态。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人·自然·社会》第一课有关地方民俗风情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说,民风,民俗特色,增强学生的爱家乡情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爱生活的健康心里,逐步上升为爱祖国的境界。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例如在二年级的《动物王国》的一课中,让学生在学习了各种动物当王后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从而得出:每个人都不能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而是应该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睦相处,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4、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加珍惜我们当前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受五壮士的“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品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应该有大局观,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上课时的好动就归咎为其不想学习,不是好学生,而是应该有博大的心怀,认为其只是想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只要我们适当的引导——不是要通过这种表现才能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学生都会有所变化的,从而使学生朝心里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应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 2、尊重性原则。3、鼓励性原则。4、参与性原则。5、目的性原则。6、娱乐性原则。

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积极参与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之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另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