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熏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熏陶

李凯星

广东省吴川市海滨街道海滨小学 广东省 吴川市 524500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1]。审美熏陶作为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其有助于陶冶学生的美育情操、丰富学生情感,进而利于学生德育、智育、美育能力的显著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落实美,教师可带领学生从赏析环境、品读人物、研习语言、关注文化等四方面,来有效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助力学生的审美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阅读教学;审美素养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审美意识不足,只机械地跟随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阅读,未主动积极地发现课本中的美,无法获得审美熏陶。语文教师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怀,在落实审美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三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熏陶的内涵和意义

审美熏陶是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美、感悟美、理解美进而构建美的过程[2]。审美熏陶是审美素养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去细细培育、提升。发现美需要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和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美、人物美、修辞美、景色美、语言美等;鉴赏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讨文字、人物、景色、修辞等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美,引导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创造美需要教师借助语文阅读来创设多种形式,在角色扮演、仿写、学些、创编、绘画等一系列过程中去创造美。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审美熏陶助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发现、探索、摘录语文课本中极具审美的字词句和修辞、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二是审美熏陶助力学生美育、德育、智育的提升,学生在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实现知识技能的提升,在情感融入、感悟课本美感中习得优秀的品质和素养。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审美熏陶的策略

(一)赏析环境,挖掘审美意识

意境美是美的一种呈现形式,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着重花笔墨为后人构建令人陶醉的意境,这种美深深吸引着学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即可带领学生一同赏析课本中的环境,在诗意、美好的意境中感受文人墨客描绘的风景,在陶醉、向往的美景中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冲击、感悟中落实学生的审美熏陶,助力学生美的享受与习得。

学习五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赏析、品读、挖掘诗词中的审美元素。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先朗读几遍,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诗人描绘的壮阔美景,感受“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城外寺庙”的朦胧、清冷美景;领会“夜半钟声、、孤舟客子”的凄清和寂寥。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与《枫桥夜泊》美景相关的照片和视频,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下见到半夜寒山寺外的各色美景,进而在视觉冲击下深层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赞叹、感慨。最后教师还可带领学生“以写促读”,引导学生将自己生平最为震撼的美景用七字短语来简要概括,学生在写时进而能品味到外在景与内在情的精妙融合,感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深刻含义。语文环境的美意即是在学生的朗读品味、感官刺激、深层想象和续写中漫出来,进而能有效熏陶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二)品读人物,感受审美情怀

人物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生动形象的美育素材之一,人物的悲欢离合能引领学生感受到喜怒哀乐;人物的豪情壮志、沉痛失意能予以学生情感共鸣;人物的所作所为能教会学生明辨是非。人物往往牵动着学生的心神,因此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教材中的人物,即可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故事,感受人物情感,探索人物心灵,解读人物意识,进而从形象生动的人物中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

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即可带领学生走进文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去辨析人物形象。如本文中的毛泽东同志得知儿子毛岸英不幸牺牲时,他的语言是缄默、沉痛却又坚定的,“整整一天没说过一句话……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他的神态是僵硬、凝重、悲痛的,“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目光黯然”;他的行为是坚定却又矛盾的,“泪水打湿的枕巾……何须马革裹尸还”。通过短短的一篇文,一个丧失儿子、悲痛欲绝却又拥有崇高境界和广阔胸怀的毛泽东同志祥林嫂形象就跃然纸上。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品读人物形象时,还可抓关键词,把握住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来感受人物的情感,了解人物的故事。语文人物的美在于人物的经历、人物的情感、人物的精神,从人物的悲欢离合中学生即可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形象生动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熏陶和审美情感。

(三)研习语言,落实审美体验

语言是语文美育教育的载体之一,语言的结构美、意境美、词句美备受文人喜欢。语言的风格多样,意境悠远,内容翔实,不同的文章体现出不一样的语言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字词句、把握文本的微观细节,以语言元素为切入点去挖掘文章的美学内涵,实现小学生审美的熏陶和审美体验。

学习《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从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入手,提炼这些词语来感受阅读文本蕴含的美感。如文本中形容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词句可从文本中的语言展示出来。一个“举”、“摆”描述了刷子李拿着刷子蘸墙时的具体动作,显得动作十分轻巧、惬意;一个“坐”、“抽”、“喝”体现了刷子李的悠然、自信;一个“搜索”、“发怔发傻”体现了徒弟从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的变化,侧面展示了刷子李的艺高人胆大。总的来说,语言美体现在它的词句、结构、意境、内容、情感等多方面中,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之处,学生在细细品读语言、分析词句的过程中,即可加深学生对美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助力学生的审美熏陶。

(四)关注文化,提升审美能力

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中的美也是如此。语文中的美既有辽阔的山川河海,也有日常的柴米油盐,每一种美皆不一样,而这也是不同地区的生活和文化。教师即可在带领学生研习课本时关注文化,在发现美、感受美中鉴赏美、创造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熏陶学生的审美体验。

如学习《搭石》一课时,学生即可在细细品读课文中了解到到不同的民俗风情。作者刘章笔下的家乡具有独特的美感,当地的小溪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当地的传统是找来方正的石头在小溪里摆一排,若某一处没有人们还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当地的人们习惯了搭石的存在,遇到老人人们还会伏身背老人过去……不同的文化民俗赋予每个地方不一样的韵味美,学生在细细品读中能了解不同的生活,认知不同的文化,发现不一样的美。文化美来自多方面,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文化风俗,这些独一无二的风俗习惯建构出独一无二的美。

  1.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熏陶可从赏析环境、品读人物、研习语言、关注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助力学生审美体验的感知和审美素养的熏陶,促进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柴颖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J]. 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2):165-166.

[2]张远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