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2

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陈俏艺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小学 , 5251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教育者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们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奇有趣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诵读语文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诵读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进学生们阅读学习的方式,将阅读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阅读文章,促使学生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 语文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为专业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所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当下语文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们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学习。首先,学生们通过阅读学习应该能够了解作者的观点。其次,在阅读时,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文章内容。最后,他们能够联系实际,思考文本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在进行阅读学习时,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发展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

一、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培养学生们阅读的能力,首先应该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量,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课文阅读兴趣小组,并且还可以带领学生们组织课本剧的表演大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为他们的阅读打好一定的基础。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们注重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最后,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勇于表达阅读的感受。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因为学生在这一时期有很多词语和生字不能够完全的理解,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善好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们的阅读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2】

二、回归阅读教学的“初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自觉的进行阅读,在阅读时学会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在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思考完全呈现给学生们,应该让他们通过理解文章形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章为学生们提出一到两个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很好的反映文章的主旨内容,并且问题不应该过多,不然学生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疲劳,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走进文本内容,带着教师提出的中心性问题去感知文章的整个内容,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并且能够给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答案。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分析阅读文章的背景,能够站在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角度去感知这篇文章,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素材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境,让他们能够了解到劳动人民挖井时的困难与不易。最后,教师应该根据这篇阅读内容引导学生们分析出现实的意义,为整个文章注入自己的情感,能够认识到在生活中不应该浪费水资源,而且能够学习劳动人民身上永不放弃、刻苦奋进的求实精神。

三、强化学生本位的阅读教学理念

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主体,强化学生本位的阅读教学理念。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天》时,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文章,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寻找文本中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感受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教师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将学生们分为两人小组,让小组成员根据此篇阅读内容提出系统性的问题,可以请小组中的另一个成员进行回答,这既凸显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也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3】

四、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国家的教学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这才可以在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这些课外阅读量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在读书时应该进行不停的阅读和思考,这才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课外阅读素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形势转变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近些年来兴起的,对学生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该通过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们走进文本内容,通过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初步的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体味作者的深切情感,能够了解文章内容时代背景和当今存在的意义价值。

五、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

相对于传统的“黑白无声”课堂,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加持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都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在座位上没有目的性的盲目听讲,师生都忙得不可开交,很少能腾出时间来进行课堂互动,长此以往,课堂教学质量会直线下降,会打磨到学生阅读语文这门学课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烦躁,无聊,太过于机械式的去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课外阅读状态,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变成了课堂内容的生产者,而并非解读者;学生变成了教师讲授内容的复制者,并非是主动阅读者。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出现,能够很大程度上将教师解脱出来,让学生也能从“低头”向“抬头”转变。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发掘学生对于语文的阅读兴趣,增强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刻阅读。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且可以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如今的现实意义理解文章内容,对阅读篇章注入自己的情感,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阅读文章的想法,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文化素养,促使他们向全方面、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慧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52.

[2]翁迎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华夏教师,2019(30):42.

[3] 龙琼.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