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2

小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初探

邹姝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混合式英语教学作为传统英语课堂的补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作用,然后从课前学习、巧用微课、增加课堂互动、丰富课堂形式以及延伸课堂五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教育

作为一门课程,英语课具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公司都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无论是学生的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十分重视英语学习。很多小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已经开始接触英语,一年级正式开始学习英语课程。

一、混合式教学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型的辅助教学的工具已经应用于当代英语课堂,比如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取代传统英语课堂中较为古老的教学方式,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与灵活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效果。在广大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

“混合式教学 (Blended Learning) 是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上与课下, 课堂与在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单向知识输出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除此之外,混合式教学可以将线下教学与线上资源相整合,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二、混合式课前学习,培养自主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前预习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减少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未来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预习是已学知识联结新知识的桥梁,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任务中可以涵盖部分课前作业以检验小学生的预习效果。预习任务和课前作业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内容设计恰当的形式。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达到“1+1>2”的课堂效果,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减轻老师负担。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One《Hello》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录制一段和朋友或者父母打招呼的视频,即情景对话,不少于三句话。老师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课前任务进行检查,并将做的较好的同学的作品展示给班级学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三、巧用微课,督促学生统一学习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大高校。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因为线上平台对数字资源具有一定的容量限制,所以微课往往具有实践较短、内容较少、主题较为突出的特点,适合课前学习或者课后总结复习。其中,中国大学慕课网就是一个具有显著微课特点的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上传部分英语数字资源到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统一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英语Unit 6《In a nature park》这一内容之前,小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完成一些教学视频的学习或者同步有声教材的听与读。教师可以查看线上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掌握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

微课支持文本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文件形式,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其学习意愿。除此之外,微课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更加贴近小学生较为跳跃的思维方式。

  1. 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合作式学习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上,通常以老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更多是埋头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学习反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效率较为低下。长此以往,既会对课堂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课堂的长期影响下的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缺乏个人思考,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作为该组的核心领导成员。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尽可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答疑者,随机深入任意小组,一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进行小组学习。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存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专家们所支持的课堂模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的Unit1《How can I get there》时,以小组为单位学习“Let's talk”部分,主要任务为翻译和朗读。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分配任务,完成后进行组内交流。小组学习时间结束后,教师进行随机抽查,检验小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再根据小组学习状况进行集中讲解。

五、丰富课堂形式,注重发散学生思维

学习成绩和学习思维密不可分,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具备优秀的学习思维。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丰富课堂形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必由之路。

教师可以巧用课堂情境图,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英语教师提前准备好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景图,给出关键词,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表达个人的观点。例如,看到“park”一词,就可以联想到和公园相关的一系列事物。

教师可以拓展创编对话,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情境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和自己的搭档一起创编情景对话,还可以主动申请到讲台上展示给班级同学。

教师可以运用微信视频,激发学生综合性思维。众所周知,实际应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此新型课堂上,教师借助电子设备打造真实WeChat对话,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和老师进行交流,其新颖性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延伸课堂,拓宽学生知识面

知识学之不尽,学习永无止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得专,还要求学得广。而仅仅依赖课堂45min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拓展性学习十分必要。尤其是英语,课堂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兼顾听说学习,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延伸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混合式学习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

借助英语学习APP,进行延伸学习。例如,“开言英语”APP打造的情景对话的英语学习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学习,其中包含单词学习、对话精讲、情景对话演练以及课后习题,适用于不同英语水平的人群。“口语100”APP具有一对一纠音功能,可以边读边录,系统可以自动评分并显示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发音问题并改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拓展性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进行延伸学习。

延伸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而好的延伸学习工具可以为延伸学习的效果增彩。选择合适的延伸学习工具,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结

混合式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是课前课后的结合。但是混合式的英语教学也对信息设备和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传统课堂为主和网络在线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使学生的视野扩展到面向广博的社会与网络空间,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晶.“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14+16.

  2. 冯冰清.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19(03):73-79.

  3. 祝敏.运用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3):39-43.

  4. 胡玥. 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