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的成效与不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浅谈全科教师政策实施的成效与不足

毛玲霞 仇红霞 郑伟明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落后以及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的现状,使得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一特殊教育机制应运而生。从其培养机制来看,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为农村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这个政策是否就能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其培养机制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界定、效果、教育改革、不足、权衡。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概念的界定

有不少人对小学全科教师有所误会,认为小学全科教师就是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只要是小学科目都要教。身兼多门学科,这无疑是夸大了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其实,真实的小学全科教师并非如此,全科不是说要教各学科,而是有着整合各科学科的能力,把这些学科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如: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是将语文与美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全科不仅是知识的全面,更是素质的全面。小学全科教师需要掌握小学各学科相应的知识,但仅是掌握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具有更全面、综合的素养。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有审美素质、高尚的师德、健康的教育情感等等。

综上所得,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就是能将多个科目整合教学的、品德高尚、知识储备雄厚、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全科教师政策实施效果

到目前为止,实施全科教师政策已有将近十个年头了,在该政策下,培养了一批批综合素质很强的全科型教师人才,基本达到了打造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的。从政策实施到现在,走入岗位的全科生已有好几届,他们在岗位上不断做出贡献,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表现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缩小城乡小学教育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扩充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以来,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快速的补给了一大批小学教师,首次实现了部分农村小学补给教师的长久的需求,同时,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服务期为六年,这就有效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使边远、艰苦农村小学的师资紧张问题得到了有效舒缓。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根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方案要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专业师范类高校培养期间,要全面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科目的知识,要能够担任这些所有科目的小学教学工作。相对于其他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来自专业的师范类院校,专业的对口性较强。同时,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掌握多种科目的授课知识和技能,从某种意义是来说,他们具有小学教学全方位的能力,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3)改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

首先表现为改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小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小学极为紧缺的教师,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具有了这些科目的教学能力,有效了补给这部分紧缺学科的教师需求。其次,还表现为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一直以来,边远、艰苦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条件艰苦往往令年轻老师望而生畏,年轻教师队伍的数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补给,随着越来越多的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毕业,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将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农村小学教育输送新鲜血液与增添活力。

三、政策机制本身的不足带来的影响

虽然全科教师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政策背后的漏洞,只有这样,政策才会走向成熟,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在小编看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对职业兴趣不高

这个政策的培养对象在成功被大学录取后,就会与该校以及定向地区签订工作协议,即该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必须到该地教委处报到,由教委安排所要工作的农村小学,并且在该小学任教6年,免去了毕业后的就业焦虑,另外,该生可以得到免除学费的福利,还会在每月获得政府补助的600元生活费。此协议一经签订,不能后悔,否则就要赔偿违约金。这样的录取机制的确是家庭条件一般甚至是家庭贫困学子的福音,对高中毕业生以及高中毕业生的家庭形成极大的诱惑力,但是这样的机制没有考虑毕业生对小学教师职业喜欢的情况,缺乏对毕业生是否乐于读该院校情况的了解,这样就也使得部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者目的不纯。有的仅仅是看在免交学费,还补贴生活费的条件才报考该校,有的是在家长的打压下,根本不是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喜爱;有的学生甚至在4年的大学生涯快要结束前,仍没有说服自己喜欢小学全科教师这个职业,最后不得不以交纳违约金收场,就算不违约进入工作岗位,没有职业理想,更不用说教育情怀,也是很难达到政策的目的。

2)学科知识不够精

虽然培养院校在近几年制定了“2+1”的培养模式,即将学生分为“大文”和“大理”方向,“大文”主要为“语文+英语”的模式,“大理”则是“数学+科学”形式,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在“音乐、美术、体育”三科目中选择一项为主攻科目,这就是所谓的“2+1”模式。该模式改善了原来的全科教师培养方案既要主攻语文、数学、英语还要兼学音乐、美术、体育,减轻了全科师范生的学业负担,一定程度上更能使师范生将自己所学科目学得更精、更深,即使如此,相比其它专业,全科生课程依然繁忙,除了小学学科知识、各种教学法,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课程特点,这样对于艺术板块的课程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许多全科生仅是在大一才开始接触此类课程,之前全无基础,起点晚,类似课程的课时也短,所以仅是学了皮毛,而这类课程又是小学的薄弱板块,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这类课程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

3)全科生学习动力不足

按照规定,全科生毕业之后将在定向区县的乡镇、农村教书,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提前“预定”了工作岗位,不必面对市场挑选。只要合格,就能顺利毕业获得工作,所以一部分全科生在校学习动力缺乏,不愿意过多努力,不练就过高本领,本是该不断充实的时机,却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浪费了人生中的黄金时机,不利于卓越教师的培养,也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4)制度缺乏退出机制

不想继续以免费师范生身份读大学的同学,在求学期间很难退出,关键是当初进校的录取分数不同,而录取分数成为退出的门槛之一,转专业的要求也很难达到,同样,这些同学在求职时如果毁约,也面临赔偿问题,赔偿的高额费用让一些年轻老师望尘莫及。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的官员曾语重心长地教育全科生们,要做好终身从教的打算再选择师范事业,扎根农村教育,但这显然是一厢情愿。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全科教师政策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管是从现实需要看,还是得失权衡后,这个政策都应该继续存在,并不断革新,以便更好的为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地方经验及其反思

[2]卢梦丽.重庆市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3]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

[4]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5]郭军英.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6]杨梅.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变迁及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