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相交线与平行线”习题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2

例说“ 相交线与平行线” 习题的处理

徐乾平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408000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习题教学较知识教学有显著的区别,教师需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其习题解答效率。要革新传统教育方式,细化知识讲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其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寻求高效且灵活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习题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基于初中数学习题讲解,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部分的习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讲解;教学策略;教育方法

引言:在数学习题课中,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习题讲解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实际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提高缓慢,而“相交线与平行线”部分知识属于数学几何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相对较难,教师应当深度发掘教材,探究与揣摩习题中蕴含的知识,重视习题的导向功能,要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寻找直观的讲解方法,细化例题讲解,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一、夯实理论学习基础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习题讲解为例,引导学生将旧知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穿点成线,结线成面,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教具出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重温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并展示例题:直线6073ef5996428_html_6657a5a1de6a9037.gif ,另外一条直线穿过6073ef5996428_html_34f58eee8f3fec71.gif6073ef5996428_html_70c0af8317c7c76.gif ,交于点6073ef5996428_html_bd3e7486056f804d.gif6073ef5996428_html_72327d849a292f53.gif ,已知6073ef5996428_html_6494e98e3b6eb162.gif 平分6073ef5996428_html_6f140231a1988e1c.gif6073ef5996428_html_55d4da4d7f452650.gif ,找出其中相等、互余、互补的角。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推理线与线的关系与角与角之间大小关系,让学生结合例题回想有关数学知识,力求提高数学抽象能力的同时,深化其基础数学知识理解。通过夯实理论学习基础,为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搭建知识桥梁,帮助其正确的解答习题,灵活运用数学性质、判定,提高解题能力水平与领悟能力[1]

二、细化习题步骤讲解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习题讲解为例,出示习题:以下平行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1.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旁内角互补;2.在同位角相等的条件下,两条直线平行;3.在内错角相等的条件下,两条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6073ef5996428_html_c4e19b3530726bb2.gif .1;6073ef5996428_html_cf9c89991156e72e.gif .2、3;6073ef5996428_html_12acf908017f2a89.gif .4;6073ef5996428_html_b1aef33ec14e09d.gif .2、4。对该题进行深度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各个条件,由于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故选项6073ef5996428_html_c4e19b3530726bb2.gif 正确。该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知识,要将两条直线平行作为基础条件,再分别进行判别。通过细化习题步骤讲解,提高学生的“相交线与平行线”习题分析能力,提升解题的效率[2]

三、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习题讲解为例,由于该部分习题多为线段平行证明与角相等探析,教师要稍微改变习题题干条件,将其变式为线段关系证明题目,锻炼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出示习题:在梯形6073ef5996428_html_dc9c1cc343998d7e.gif 中,6073ef5996428_html_483f4cebe8a8d52b.gif ,已知6073ef5996428_html_d72b2a442a92af61.gif ,求6073ef5996428_html_8fb3de9bb9db13fb.gif 的度数。学生结合“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相关知识求出6073ef5996428_html_8fb3de9bb9db13fb.gif 的度数为6073ef5996428_html_cc5204343d5a0b8c.gif 。此时教师要开展变式训练,给出条件:过点6073ef5996428_html_1096bbbbada16d89.gif6073ef5996428_html_1cd7310c8913c319.gif ,垂足为6073ef5996428_html_279c8843ba84f7d7.gif ,求证6073ef5996428_html_ffa7f6ec87a75e8c.gif 。学生利用梯形的性质得到6073ef5996428_html_75157b6347bcd44b.gif ,运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知识证明出6073ef5996428_html_ffa7f6ec87a75e8c.gif 。在变式训练中成功的解答习题,教师也通过变式训练为后续的全等三角形知识教学埋下伏笔,为学生的高等知识学习奠定稳固基础。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其学会变通,丰富解题经验。

  1. 鼓励合作学习探究

合作学习探究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发挥其数学知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举措,能够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将学生按照既定比例,分为能力相当的学习小队,鼓励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就某一数学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通过各抒己见、积极献言,使不同的思维在一起交织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激发其数学创新思维,促使数学问题得以解决,让各个学习小队的数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出示不同的习题,鼓励各个学习小队展开研究,发动集体的力量解决难题,提高解题效率,创设竞争环境,培养其良性竞争意识,在其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下场巡视,给予个别小队适当的引导,并维持课堂秩序。在讨论结束后,各个小队得到答案,由教师公布正确的题解,奖励率先求得正解的小队奖品,可以授予荣誉称号,也可口头表扬,提高其学习获得感。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也能让其树立良性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其优秀的集体责任感[3]

结束语:

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想习题讲解中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识,以获得新的经验,通过有效的知识迁移,在习题讲解中引导学生梳理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运用夯实理论学习基础、细化习题步骤讲解、变式训练拓展思维、鼓励合作学习探究等方法,深化数学认知,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其解题效率,灵活的在不同授课环节激发学生的潜在内能,达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耀科.谈初中数学中的习题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41.

[2]朱吉.旨在提高初中数学训练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7+35.

[3]李亚军.初中数学开放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7: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