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基于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研究

艾晋成

湖南省 邵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422100

摘要:语言在人们的生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佳塑造期。幼儿阶段的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做好相关教育指导活动。为了让幼儿接受良好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上,探索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为幼儿以后口语交际能力与知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在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做好相关教育指导活动,顺利完成当前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进而为幼儿未来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是幼儿未来有效学习的关键。下面将结合实践经验,就具体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讨论。

一、开展情境化教学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加深理解,提高自己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接触的语言词汇有限,他们对语言相关概念表达和意义的理解也缺乏充分的基础。另一方面,幼儿的认知思维具有直观和感性的学习特征,单凭静态化的语言文字教学,那无法发展幼儿语言领域的能力,幼儿教师应该通过促进幼儿进行实践参与、综合感官感受上,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应在进行语言知识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创设相关仿真性情境,以此做到大幅度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

例如,在《太阳和月亮》的儿歌学习中,是关于太阳和月亮不同活动轨迹的语言知识学习。由于幼儿对太阳和月亮的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那么对于诗句描述的一些现象或内容,也缺乏充分的认知基础。鉴于此,幼儿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趣味生动的教学优势,有效将太阳和月亮变成拟人化的形象,展现各自的特点,借一定的景物突出,使儿童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明确其语言的意义,以此实现提高幼儿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另外,为了提高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情境教学法,这样将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幼儿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幼儿语言培养的潜力。

二、发展语言发音能力与积累词汇量

民间童谣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音韵明显。一个字,一个词的发音非常准确,利用民间童谣的这种特点,对幼儿语发音能力展开训练,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太阳公公永不老》这首童谣其中很多字的韵律非常鲜明。例如,早餐、老人、跑步等字都以ao为韵律,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这些童谣,帮助幼儿掌握关于韵律的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天生对表演很感兴趣,幼儿教师将幼儿表演与童谣相结合,让幼儿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这样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学习环境中,将会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发音。民间童谣经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变化和完善,发音非常规范,所以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民间童谣资源的丰富性和教育的价值性,进而充分利用民间童谣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反复朗读中掌握正确的发音。此外,幼儿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太多的图画书阅读量,所以词汇量比较不足。幼儿园实施语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积累词汇量。但是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上不懂的字很多,幼儿教师很难引导幼儿阅读句子,从而增加词汇量。而民间童谣是当地优秀文化的集合,很多内容都在幼儿的理解范围内,幼儿通过正确理解童谣中单词的意思来掌握这些单词。例如,《长城长》这首童谣中有长城、龙、海、白云等许多句子,它们都是幼儿认知范围内的单词,幼儿可以反复阅读这首童谣,有效掌握童谣的单词,从而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发育的开始阶段,同时也是基础阶段,语言思维也要利用外力培养与加强。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教育主旨是:幼儿在面对某些事物或某些事件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在日常教育中,如果幼儿教师单纯要求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幼儿很难具备语言思维能力。而民间童谣的哲理比较浅,甚至很多都是对幼儿生活的总结和提炼,因此,民间童谣对提高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准确地评价自己周围的事物。例如,在《秋风是个大画家》的民间童谣中,主要内容是描写秋天的景象,实现对不同事物的具体描述,使其形态更加具体。幼儿学习这些民间童谣,就能有效地掌握描述某些事物的顺序、内容等,这些都是语言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思维的内涵非常广泛,需要严谨的逻辑和严谨的表达,这种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

四、在生活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幼儿的一天生活中,遇到用多种语言表达的机会,在交往过程中完成信息沟通,不断提高生活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生活教育理念得到普及和重视是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应认真掌握日常生活的教育契机,做好相关教育指导工作,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持续发展。

例如,幼儿早晨入园时,教师主动向幼儿打招呼,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开始简单的语言交流,并做出“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事情”“分享是否有有趣的故事”等。这样可以使幼儿逐渐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大方开朗的乐观性格。这种谈话活动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早晨活动、饭后、午睡前、离开幼儿园等时间上,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幼儿个性,营造一定的对话氛围。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在广泛的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要注意语言对话也要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喜欢聊天的幼儿,教师应注意活动,确保交往环境科学有序,指导幼儿全面提高语言素养。另外,对于天生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差的幼儿,幼儿教师的指导活动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寻找合理的对话机会,逐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五、发挥表率的作用,引导语言素养的提高

幼儿正处于耳朵感和模仿的关键时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周围环境的广泛影响。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幼儿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幼儿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模仿对象。可见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幼儿能否听懂、学习、写好。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应重视自身语言能力表达,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例如,幼儿教师要认真研究幼儿的阶段特征,用儿童语言与幼儿沟通,让幼儿听懂,激发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另外,幼儿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要让幼儿陷入思维认知的误区。另外,在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的问题指导也要科学、指导,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对于这种情况,幼儿教师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语言教育的专业性才能有效实施。另外家庭教育的家长指导也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形成统一的语言教育理念,相互配合与协调,使得幼儿在家庭环境上有实践性空间,促进幼儿语言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浅谈幼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高[J]. 孙东升.  学周刊. 2014(33) 
  [2]谈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J]. 马莉.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12)


[3]韩虹.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教学价值观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