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王林柏

罗平县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素质教育成为了各阶段教育的核心目标。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科目,数学教学也在进行着重大的变化,广大高中数学教学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

调查显示,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感到吃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率难以得到真正地提升,教学只能靠大量地做题来保证成果,教学的有效性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方面:首先是思想转变的不够彻底,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广大教师在努力地转变思想,但是根据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成为了一句空话;其次是教学方法太过落后,很多教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当做一种“多余的功”,忽视了信息技术强大的辅助作用;最后是忽视了学生数学兴趣与素养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使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体验过程。

学生方面:第一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在遇到挫折后会失去信心,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第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很强,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前面学习过的知识都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基础知识不牢固给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提升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的时间段内是注意力较为集中的,但是如果教师一直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硬地让学生接受知识,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会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因此,要想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把握好课堂导入这一关键的环节,利用较短的时间去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整堂课上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节内容时,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后面在函数的学习打好基础,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游戏,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集合的概念。首先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要快速地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要接受小惩罚。之后就向学生发布指令,有“坐在第三排的女生站起来向右看”“后三排穿红衣服的学生全体起立”等,在经过了一番“运动”之后,课堂上的氛围活跃了起来,之后我再向学生解释这个活动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再比如,在学习“平行关系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讲了一个小笑话,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大猩猩最讨厌什么线吗?”在学生表示出好奇心之后,我再对学生说道:“大猩猩最讨厌平行线了,因为没有香蕉(相交)”,这样,就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了平行线的性质,有助于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

基础知识的理解是提升学生整体能力的关键,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公式等基础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结合“教育要回归于生活”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去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然地接受所学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逐渐学会使用数学的目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

比如,在学习“必要条件”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必要条件这个概念,我向学生阐述了一些小例子,“只有买了彩票的人才有可能中彩票”、“只有别人欺负了我,我才会去反击别人”、“只有我们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可怕的敌人”等,经过这些小例子的引导,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再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笛卡尔建立坐标系这一概念的经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概念是由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建立起来的,当时笛卡尔正在苦思几何图形与代数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正在这时,笛卡尔发现一只蜘蛛被困在了窗户上,而蜘蛛的移动则给笛卡尔带来了灵感,他想到可以用代数的方式去表示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从而引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这样,通过数学史的讲解,使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角度去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的意义,通过数学史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备课中发展反思能力

实际教学中,科学备课很关键,影响高效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推行的背景下,教师需转变对备课的态度,具体而言,教师不仅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还需遵循新课标的精神和内涵,强化学生中心地位,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科能力。但现实是,很多教师难以做到以上所述,仍然坚持传统备课的方式,只关注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但从现实来看,对于教师而言,基于反思改变备课方式与习惯就显得很必要了。

首先,在每次备课时,针对备课的内容,我们要多对自己问一问“我的知识够丰富吗?”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这一节内容时,在备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使用电视节目《最强大脑》的一段资料作为教学辅助素材。于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这段教学成功的可行性,并确保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能够应对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确保自己做到先会学,之后才敢教。其次,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如对学生的管理,如果要使用小组教学模式的话,我们是否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有序和正常发挥,又比如对教学设备的使用,如板书、多媒体等。这样,通过在备课环节的有效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势必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

五、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模式下,教师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时,教师需将学生课上学习知识和课下巩固知识两个环节反过来,顺利推行既定教学计划。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通常可以学会如何掌握新知等,有效提升自主学习,从而迅速理解消化数学知识,迅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教师首先应当积极转变思想,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提升数学知识的魅力;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课后复习的引导,提升复习效率;还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进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建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2]王光明. 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