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为主题的时文阅读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研究——记一节高中语文时文阅读课

/ 2

以 “ 12月 13日国家公祭日” 为主题的时文阅读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研究——记一节高中语文时文阅读课

刘梅 马先凤 周生宝

山东省临沂市 沂水县第二中学 276400



高中是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的高中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了。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出了“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讲究逻辑。”那应如何具体发展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呢?本文以一次高中语文阅读课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开始之前本人准备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材料,材料有很多篇,每一篇的写作角度都不同:从历史角度写南京大屠杀事件,从城市角度写南京这一六朝古都,从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进行血腥屠杀的角度写当时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从12月13日被定为国家公祭日的角度写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文章格式也各不相同:有文字,有图片,有图表,有访谈录,有发言稿,还有日记,书信… …

教学目标设置为: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理解国家设置公祭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本人在目标中没有设置思辨性表达。但是在阅读课进行的过程中,本人发现有很多学生情绪激动,他们对日军实施的屠杀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对南京人民当时遭受的苦难表现出极大的同情。根据这一现象,本人又临时增设了一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本节时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原本只有阅读。增设“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这一目标后,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本人又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演讲比赛——运用本堂课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的时文阅读材料,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演讲稿,并上台做激情演讲。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班级里大部分同学就把演讲稿写完了。演讲稿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思考了时文阅读材料中的各种观点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新的视角。并且在演讲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思路清晰,表达到位,演讲激情四射,表现出极强的思辨性力,同时对听众也极具感染力。

教学结果出人意料。一节时文阅读课变成了一堂演讲课。如果从课型来看,这是一堂失败的课堂。但是,从学生的收获来看,这又是一堂成功的综合课程。不仅收到了阅读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思辨性表达能力。本人认为,这次时文阅读课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辨性表达力。

时文阅读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高中教学法探究

阅读与表达互为一体,一个是输入的过程,另一个是输出的过程。输入多了,输出自然会顺畅。读的多了,思辨能力提高了,表达也就流畅了。从这一节阅读课来看,学生读的是同一个主题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时文,读完之后,他们的大脑会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考,即思辨能力。教师在学生读完时文材料,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加工之后,再给他们创造一个开口表达的机会,即演讲。学生运用这次表达的机会尽情地上台演讲。时文阅读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学生思辨性表达。

这次时文阅读课在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首先,我意识到了,学生思辨性表达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其次,为了更直接的训练高中生的思辨性表达,大量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再次,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面,时文阅读材料效果会更好一些。

为什么时文阅读材料对培养学生思辨性表达效果会好一些呢?时文阅读材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有了,阅读课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课程,而变成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读时文材料时时就会更加投入,读的过程就会思考地更加深入,思辨能力就提升了。就拿本次时文阅读课来说,上课时间为12月14日,国家公祭日的后一天。时文阅读材料大部分选自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时文。学生在阅读课前一天也感受到了全国上下南京哀悼大屠杀遇难者的气氛。所有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的兴趣。所以,时文阅读材料更容易促进学生的思辨性表达。

学生在阅读完时文材料后,还需要再给他们创造一个表达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这种加工整理的过程就是提升思辨性能力的过程。设置的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演讲比赛,辩论赛,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同桌间访谈… …这些形式更有利于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课堂上设置这类情境后,学生更容易发挥想象,思辨性表达就更容易实现。

总结

通过这次主题为“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时文阅读课程,本人对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考。在提升高中生思辨性表达力时,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时文材料。同一个主题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时文阅读材料效果会更好。学生阅读完时文材料后,教师要设置一种适合学生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然后口头表达出来。这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就实现了。

希望本篇以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为主题的时文阅读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研究,能够为高中阅读课的开展,以及教学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完成提供帮助。

(本文系沂水县教学改革创新专项课题《以时文阅读促进学生思辨性表达的研究》课题号:2020YW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