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理念下初中生写作激趣策略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7
/ 3

“学本课堂”理念下初中生写作激趣策略例谈

黄敏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摘 要:“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的课堂,那么“学本课堂”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写作兴趣呢?建立“学习群”,能减轻学习者对写作的畏惧;课堂上组建“学习小组”,能使学习者高效参与作文的修改和鉴赏;教师坚守“学习者”立场,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分享学生的优秀习作,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学习者,写作兴趣、学习小组

一、利用电子媒介建“学习群”,减轻学习者对写作的畏惧。

笔者尝试把本班的42位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他们利用QQ、钉钉等建成学习圈子,一般在每周六晚7:00至8:00都有针对写作的分享:学校生活点滴、周末生活分享、读书心得感悟、作文修改困惑、优秀作文分享……这种内容丰富的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交流写作技巧,提高写作兴趣,从而慢慢提高写作水平。“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理念强调教师身份为“大同学”,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自己也是合作学习者,以学生身份参与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1]

大同学参与同学们的学习圈,可以有自己的分享,可以和同学们进行深入的讨论,也可以适时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学生在教师的参与热情的感染下也会更有学习热情。“大同学”教师的主要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中,而且体现在课前预习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上,即“功在课前”。[2]

“学本课堂”追求“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的学本教育目标。初中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在一定的空间距离下简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交流圈是另一个课堂,在圈子里,他们轻松、自由地发表观点、提出建议、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甚至可以附上图片,配上音乐,在一定的话题限制下,同学们的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对写作的畏惧感。

二、课堂上组建“学习小组”,学习者高效参与作文鉴赏与修改。

“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理念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为一个共同体,学生不再是唯一主体,师生作为统一主体,都是平等的合作学习者。[3]
笔者认为,既然师生是学习的统一主体,就得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让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进步。

据笔者观察,现在作文批改有个误区:教师勤奋批阅作文,评语写得密密麻麻,学生无动于衷、不闻不问、一字不改。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4]
根据课标的规定,作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写作”的过程,还要考虑学生“互相了解和合作”,在“学本课堂”下,我们可以把合作者扩大到教师。

一次,笔者把作文评讲课设计成“寻找最美作文”的活动:

统一题目和时间进行创作;

每个“学习小组”评选出本组的代表作;

小组成员合力修改代表作,教师可以被邀请参与到任何组的修改过程;

每组推出一位擅长朗读的学生朗读、展示本组的代表作;

教师和四位学生代表组成本次活动的评委,对各组代表作进行点评和评分;

得分最高的作品为“最美作文”。

请让我们来回顾以上过程:学习者在课堂上参与了创作、鉴赏、修改、点评、朗读作品的过程,一切主动而又有效,事半功倍,学生在素养提升和能力培养都取得明显成效,令人欣喜。教师参与其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人文的学习氛围,令人欣慰。

三、教师坚守“学习者”立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不会开车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汽车教练,不会游泳的人也难当好游泳教练,笔者认为,不写作的语文老师也很难授好作文课,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师认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的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

笔者认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师提炼高度个人化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并且和学生构成“学本课堂”的大小同学,大同学以学习者身份参与学生的习作活动。

笔者在一次作文课上和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完成了同一作文题《忘不了那件事》。因为授课班级学生尚处七年级,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在题材确立和语言组织方面都显得极为困难,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笔者把小学一年级开学那天在母亲的目送下独自走过泥泞的小路去上学的经历用文字呈现出来,并含蓄地表达“有些路必须自己走”的感悟。在作文讲评课上,当笔者把自己的作文编辑在课件上亮给学生时,学生们有的被老师的题材触动,有的被老师的创作热情鼓舞,有的在老师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中受到启发。学生们以教师的作文为触发器,努力联想了更多的题材,尽力锤炼了写作语言,作文升格效果良好,给了笔者极大地惊喜。

此次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写作的经验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师创作的重要意义在于鼓舞、激励。自己忘情于地创作,学生也有了忘情于写作动力 。因为,课堂上,一位感同身受的大“学生”,一定比高高在上遥控指挥更有说服力。

四、分享学生优秀习作,提高写作自信。

笔者所授班级语文课的前5分钟常常用来分享美文,小说、散文、诗歌都在我们的分享范围内。每节课都有一位学生作为美文分享人,做好展示PPT,老师和同学们作为“大小同学”一起朗读并做适当赏析。

学生习作被当成美文来分享的频率也较高。学生作品中或有视角独特者,或有情感细腻者,或有语言丰富者,或有哲思深刻者,或者兼而有之,这些作品都有很大的分享价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积极性更高,态度更端正,展示效果颇佳。学生在身边人的习作中感受到的亮点更容易被接受、消化,就主动迈开了学习的步子。同时很多学生作为被学习者,内心受到的鼓舞胜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长篇大论,“以学习者为本”的理念再次落到实处。

“学本课堂”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成长的故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得到切实的提高,语文教师不仅要明白在心,还要实践于行,但实践的过程需要坚持、思考、创新。前方有光明,同仁共努力。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 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 教育研究, 2015(10):107-112+137.

  2. 韩立福. 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 教育研究, 2015(10):107-112+137.

[3] 韩立福. 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 教育研究, 2015(10):107-112+1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