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孙国来

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 065800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要求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将成为大学生,并最终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践行者。学校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理应更加重视。高中教师作为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中德育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时代人才,要求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养,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通过自身的技术和知识运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普通高中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场所,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大程度上会遇到阻碍,这就需要职业高中的教师学会利用学生的心理和特点去进行有质量的德育教育。

1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学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摒弃“唯分论”这一传统观念,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也并非呈正比关系,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培养的黄金阶段,因此,在高中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此外,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并非完全是枯燥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寓教于乐,在轻松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品格。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探索中逐渐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开展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现代化优秀人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2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2.1要丰富班级活动,注重社会实践

丰富的班级活动和适当的劳动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获得正面的情感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他强调了德育教育中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德育教育的新方向。因此,班主任和学校要积极协调,要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行为和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2.2德育教育延伸到实践活动中

德育教育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第二课堂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刻意引导,教师组织形式开展相关活动,通过活动,进行德育的渗透性教学,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深入学习,在活动中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引导,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书籍,学习主人公不屈不挠,直面困难的优秀品格,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交流,抒发自己不同见解,在交流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觉悟,不断阅读优秀作品,在活动中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教材内容改编故事小品等趣味性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德育教育理念的渗透

在新课程标准建设上,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来,并以教师为主导。除此之外,各个教师应该对学生个人成长提高关注度,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各项工作开展时,应该与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关系,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展示出来,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优化。上述工作理念同样适用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借助于德育工作,构建师生平等关系,让教育理念得到全面深化。站在传统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角度来说,教师要求较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遵守班级纪律,但只有脱离班主任的视线,学生便容易暴露出很多不良习惯,并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性。所以说,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该对学生保持一种尊重态度,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的想法,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许愿树”,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如此一来,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2.4要顺应时代制定德育目标

高中班主任要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明确的教育目标,并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首先,高中班主任要制定长期的规划,如可制定一学年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的计划;其次,高中班主任选择的德育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切合时代发展,如可用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案件作素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选择合理方式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2.5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高中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就越多,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就更高。建议根据各省的人均GDP等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口结构指标、产业结构指标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外部环境要素;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考招生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内部环境要素,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指数计算办法,形成地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数,据此判断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难易程度,分梯度测算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需求、资源标准,有重点快速地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

结语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身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才会促进学生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与发展,才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基于这一要求,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自身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底,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熏陶,在日常行为中进行渗透教育,影响学生思想品德。


(本篇文章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校园建构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漆永峰.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9(15):111.

[2]雷兴鹏.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47,50.

[3]长晓燕.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