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6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徐武友

江苏南京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优良品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时代性等特征,并且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身心发展都提出了挑战,这就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与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对策,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效,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问题与对策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及思想品德培养都是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来有效实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了思想品德、政治素养以及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对于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树立起学生的人生观念、世界观念等。因此,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比较合理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兴趣提升,进而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综合能力以及身心发展方面的限制,他们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正确理解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知识与问题,所以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课本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关于道德观念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吸收。但是具体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思维等方面有所限制,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实现针对性的将具体的教学问题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深入理解,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提升。

(二)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与判断,这种评价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评价机制相对来说不够科学合理,忽视了诊断功能。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与学习资讯提升作为主要部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借助评价过程促使学生进行学习。

二、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创建教学情境

兴趣使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重要引领,而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与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之下掌握到知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内容创建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的活动,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内容能够有具体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以及汉字的悠久历史与发展特征等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到独特的书法艺术等,笔者首先在课前搜集到了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演变过程等视频,以及与各类独特的书法艺术相关的图片等资料,并且进行了整理。然后,笔者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播放了出来,让学生通过观看的过程对于文字的演变具有直观的了解,并且能够在这种教学情境之中欣赏书法艺术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充足的兴趣。如此一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提升,最终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树立起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当前教育事业当中已经普遍被广大知识传授者应用了起来,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仅仅能够掌握到比较多的知识,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提升。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理引入进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升。

例如,在进行“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综合特征引导其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且从中选出一位学生作为小组长,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同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自己认为比较关键的知识信息标注出来。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所提取出来的关键信息,小组长则主要负责统计与整理,统计完之后再让各小组结合这些关键的信息与自己的理解展开探讨,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然后,笔者再让各小组依次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笔者则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重点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都具有比较高的兴趣,并且能够促进自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可以掌握到更加全面的知识。

3.结合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中的知识内容比较刻板,不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也可以使得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掌握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例如,在进行“与班级共成长”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结合本节课程当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了:“我们的班级这几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使得班级变得更好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们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都会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将学习知识应用于班级建设当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如此一来,笔者不仅仅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效果,还加强了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意识,并且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兴趣提升。

(二)建立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仅仅只是依靠考试的成绩进行判断,认为学生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才是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评价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不科学性,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并没有较高的帮助。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助力学生的综合成绩提升与全面发展。

例如,笔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起了观察法的评价方式,首先在课堂中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怎样的习惯,对于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有没有较高的兴趣,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等。然后,笔者还会重点观察学生对于整节课程学习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够大胆展示自己、提出疑问,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记录与学习反思等情况。如此一来,笔者才能够全面掌握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情况,并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学,从而有效推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可以从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化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出发,全面优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3]关蕊.如何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J].现代交际,2016(1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