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6
/ 2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刘小姣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第一幼儿园 陕西 渭南 715500

摘要: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强调:幼儿园要借助各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来培养幼儿应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则指出:通过幼儿园教育,来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而自我服务能力涉及幼儿生活、成长、学习、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小到吃饭穿衣、行为表现,大到表达需要、互帮互助,均直接决定、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且对于幼儿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自主性等良好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从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入手,并对其常抓不懈,科学培养,灵活渗透至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帮助每一个幼儿在逐步培育、塑造、形成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学会自立、自主、自强,尽快摆脱对于父母、家庭的依赖,以全新姿态面对小班教育中的各类挑战。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有效策略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加强其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认知发展期与意识塑造期,其各方面能力都还未形成,而自我服务能力,则是幼儿一切能力的基础,可以为促使幼儿实现生活自理,掌握生活技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只有以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为驱动,幼儿在认知、成长、发展领域的各方面潜能将会切实激活,既有助于幼儿综合素养塑造,又有助于幼儿发展夙愿满足。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家长意识领域,总是将学习知识、培养兴趣、训练技能为主,而对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却被置于搁浅境地,以致很多幼儿最为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却比较欠缺。有些幼儿不会穿戴衣帽,有些幼儿不会整理床铺,有些幼儿衣来伸手,有些幼儿饭来张口等等,这些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严重违背幼儿认知规律的教育导向,势必会直接制约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与塑造,也会对幼儿成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应该以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为重点,并将其充分渗透至幼儿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确保幼儿在生活自理中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一、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对于刚入园的很多小班幼儿而言,由于其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方面的大多数问题基本都由教师代劳,比如吃饭、穿衣、洗嗽等都是在家长的帮助下方可完成。而其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差,且很难快速适应小班阶段的各类生活挑战。例如,有的幼儿在午休后不会穿衣、穿鞋;有的幼儿在用餐后不会整理碗筷、餐具;有的幼儿在活动后不会洗脸、洗手等等这些现象比较普遍。而对于这些情况,如果单纯依靠帮助,势必会助长小班幼儿的依赖心理,也会于无形之中增大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教师应该从动手能力培养抓起,根据不同幼儿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性、循序性、科学性培养方案,常抓不懈,全面培养,科学巩固,并鼓励其学习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在生活领域的诸多好的做法、表现。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选用一些比较典型的形象,倡导幼儿学习故事中角色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其在慢慢感染、不断熏陶中认识到自己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实现对于不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全面强化。又如,教师还可以借助主题活动的方式,设定“我长大了”、“我是能干的好娃娃”、“我会自己来”等主题竞赛、主题表演活动,让幼儿在互相比赛、活动洗礼中学会动手解决、应对生活问题。久而久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科学带动下,不能幼儿的动手能力自会慢慢增强,其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会全面提升,获得实现。

二、借助各类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小班阶段是幼儿的认识懵懂期,能力塑造期,而对于其生活自理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说教,势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教育手段的优化,将儿歌、游戏、日常活动等渗透至自理意识培养领域,促使幼儿在实践与参与中慢慢掌握生活技能,在操作练习、学习模仿中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是科学发挥儿歌的作用。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改编成儿歌或者歌曲,指导幼儿伴着儿歌内容的引领,结合教师示范学习一些常规性、基本性生活技能。例如,在活动结束后指导幼儿洗手时,教师可以引入儿歌: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手背搓,手指交叉搓一搓,冲冲水,冲干净,甩一甩,擦毛巾,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实现对于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二是充分凸显游戏的功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的引导,可以让小班幼儿在娱乐中训练一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小动物喂食”游戏的设计,锻炼幼儿的手臂小肌肉,培养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方法等。

三、构建家园共育体系,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认知、发展的第一任老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配合、协作,只有家校之间形成合力,达成一致认识,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方可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也更利于其自我服务能力的塑造、培育、强化。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幼儿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彼此交换意见,形成统一培养目标,为确保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塑造而给予保证。一是加强家园互通。就幼儿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问题、不足、困难等即时向家长反馈,并倡导家长在家庭内有意强化,培养,以全面巩固幼儿园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成果。二是开展方法指导。对幼儿园每一阶段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侧重点、计划、安排等及时传递给家长,并就家长应该配合落实的工作予以明确,尤其在培养的方法、手段等领域提供一些必要性引导,让家长的家庭生活中深度践行。在家园共育合力作用的发挥下,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自会得到充分培养与切实增强。

四、结论

总之,虽然小班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只要科学引导、督促,有意渗透、强化,其自我服务能力自会在不断培养中逐步形成。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加之小班幼儿在离开家庭之前,所接受的有关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依然不够系统、深入、充分,而且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过程。这使得教师在针对小班幼儿开展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时,必须以幼儿实际为基础,设定针对性、科学化、有效性的培养规划,并根据小班幼儿在培养过程中的表现、反应,对不同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强调,使小班幼儿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之于自身成长、发展的作用与价值,并按照教师指引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有效实践,实现自身自我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快速适应、融入小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获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渊.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07):7.

[2]李晓敏.浅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5(18):62.

[3]吴慧芬.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1):28-30.

[4]章莹.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4(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