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0
/ 2

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刘芳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很多人开始重视起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于初中历史这一门课程而言,让学生对历史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体会与思考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能力,而且还能方便学生对历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意识到探究学习实践的作用,也逐渐将探究学习实践融入到学生的历史教学的过程之中,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仍有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实践过程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意识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水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学习;实践思考;体会


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着。探究教学模式是近几年以来衍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能方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可谓是一举两得。为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言,历史教师将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之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依据的原则

1.1要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

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而言,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活跃,具备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心理和思想有着非常强的可塑造性。为此这就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对相关的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如:对曹操的评价。由于对曹操这个人物学生并不陌生,大多学生总能说出一些个人看法,这些看法有的是来自史书,有的则是来是小说或常人的评价。这样就有一定的冲突,从而有了讨论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2研究历史教学模式的架构

有效的将探究学习的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上不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探索科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为此,历史教师要想有效的将探究学习的模式应用到教学之中必须要立足于科学研究结构的基础上,来对相关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合理利用史料是实现这一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这样既可以实现历史课程的有效探究学习,又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

1.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对探究学习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历史课程的探究学习结合起来。那么怎么样才能在设计探究学习的时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呢?这时就需要相关的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要灵活的去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史实研读法、对比学习法、评价讨论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强化自身的探究能力。

1.4根据教学要求和特点来进行教学

由于传统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发挥不出来,而将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增强历史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虽然如此,但是也要相关的历史教师针对上述的特点去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将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2初中历史课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办法

2.1在课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学习模式

历史教师在设计相关的应用探究教学内容时,要重视历史内容的渗透性,合理的去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从头至尾始终贯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主线。仅仅依靠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历史教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课程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放歌,如播放林俊杰唱的“曹操”,又或者给学生播放出相关的视频等。这样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才能更加有动力和兴趣,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学习模式

把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教学上,不仅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体现,而且还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之一。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待到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内容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例如: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三国鼎立》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对该内容做出一定的延伸,如教师可以通过《桃园三结义》这一则内容,让学生对当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这时课堂的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有些学生说我要扮演刘备,有些学生说我要扮演关羽,还有一些学生说我要扮演张飞。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的目的。

2.3在课后学习中的应用探究学习模式

对于在课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我们知道在课堂设计中和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的模式是相对简单的。因为要想在课后的历史学习中应用探究的学习模式必须需要学生有着自觉学习的意识。为此,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对这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例如: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程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和“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一些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时有的学生就会说有儒家、墨家和法家,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动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而且还能使得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过程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能力。为此,这就需要相关的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践的时候要在课堂设计中、教学中和课后学习中应用探究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冰.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神州,2018

[2] 王春红.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121-121.

[3] 肖玉兰.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14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