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运用微课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运用微课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陈翠儿

广东省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梅江小学 511442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既要充分运用微课的优势,巧用微课;又要认清微课的不足,不滥用微课。使“研学后教”课堂中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更好地融合,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微课 研学后教 高效

“研学后教”是番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实践与创新,升级“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旨在促使我区课堂教学更高效。“研学后教”升级版要求在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四大关键要素进行升级。

教学技术的升级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效益的关键要素,也是深化“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研学后教”升级版的理念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探究中,微课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了大家不断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要充分运用微课的优势,巧用微课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元素结合一起,形成生动、形象的一段小视频。微课视频时长较短,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对于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来说,运用微课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巧用微课,温故知新

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复习旧知,能快速地唤起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如学习《圆柱的体积》,用微课复习圆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能较快地唤起学生的记忆,运用知识的迁移,打开学生的思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巧用微课,创设情境

《标准》指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适当整合能够完善数学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微课的运用能以形象的动画创设直观和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税率》时,学生对于为何要学习税收,以及税收有什么作用难以理解。课前播放一段关于国家税收的微视频,让学生感受纳税的意义,知道税收投入到国家各项建设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明白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对《税率》的内容就感兴趣多了,接着放手让同学探究税额的计算方法。

(三)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微课教学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动静结合,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数学有关原理,减少学生抽象思维过程,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把概念学习形象化

在教学《税率》时,“应纳税额”、“应纳税部分”及“税率”这几个概念不容易理解,容易混淆。运用微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如就餐发票,购物发票等,借助小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理解概念的含义,然后明确税额的计算方法,这比直接出示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高很多,学生“研学”的动力更强。

2.把几何图形动态化

微课的动态演示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用得更广泛。“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通过微课展示,让学生感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静”变“动”,比干巴巴的纯理论讲解知识高效得多。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把学具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也就是把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图形,但无论把学具圆细分成再多等份,学生看到的长方形的长还不是一条直的线,还存在一个疑问:“把圆无限地细分下去,真的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它们的面积真的完全相等吗?”要解决这疑惑,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微课的展示。有了动态的演示,从16等份,到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随着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也由“曲”变“直”,从极限思想上看,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长方形。这时微课的演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 巧用微课,拓展视野

书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微课用时短,含有的信息量大,能把更多的课外知识在短时间内呈现给学生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完《圆的认识》,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大多数学生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这时可以用一段微视频《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动态演示圆形车轮与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车轮对比,发现圆形车轮的优势,从而加深对圆特点的理解,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认清微课的不足,不滥用微课

《标准》中特别提到“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习数学的消极作用。”

(一)重视微课的科学性

制作或选用微课时要注意科学性。制作的微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录制微课时语言精简,注意措辞和语速,操作要规范,不要重表面而轻实质。

网络上微课资源很多,但不能采用“拿来主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微课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要选择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真正做到“研学后教”。

(二)微课不能代替学生的探索过程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生动的视频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用得恰当,不要让“计算机”抢占了“学生”的“戏”。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之间的关系。如《三角形的面积》,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除以2”。在突破这点时不少老师可能会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的演示了推导的过程,过程很精彩,但是学生记不牢,因为这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缺乏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弱化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

“研学后教”强调我们在学生“研”的基础上再“教”,而老师急于播放微课就变得喧宾夺主了,重了形式而轻了实效。

总之,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升级后的“研学后教”课堂要求信息技术更好地与数学教学融合,实现“研”有深度,“学”有厚度,“教”有高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展现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宋乃庆,张奠宙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5.

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小学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广州市番禺区升级“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