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牧歌》的音乐特征及 演唱分析

吴林鑫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姓名 吴林鑫,男,出生年月1998.7.6,汉族,四川南充。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 《牧歌》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长调民歌,该歌曲作为蒙古族民歌,是由当地的劳动人们集体创作的智慧,代表了当地的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本文主要从《牧歌》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特点入手,并结合自身的演唱感受对该歌曲进行分析,让人们深入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能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关键词:蒙古民歌 《牧歌》 音乐特征 演唱分析

引言

蒙古族被称为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蒙古民歌的题材有长调和短调,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旋律悠长,节奏自由舒展,高亢奔放,腔多字少的音乐特征,在歌曲句末处往往都会出现一个长长的拖音,歌曲中多使用装饰音,地方音乐风格明显。该曲歌词优美,以写景的方式把蒙古草原的风光写的栩栩如生,画面感极强,令人感同身受,心驰神往。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流露出了当地人们对草原生活的深厚情感。

一、音乐特征

(一)曲式结构

《牧歌》在曲调上采用的是D宫六声调式(加变宫)。曲式结构是一部曲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是建立在一个音乐主题的基础上,表现的音乐形象和性格比较单一。在一段结束后,在写作上又进行了从头反复,简单的旋律重复使歌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全曲可以分为两个乐句a和b,两个乐句的材料截然不同,第二个乐句与第一个乐句形成鲜明对比。每个乐句由4个小节构成,形成了一个4+4的方整性结构,每个乐句前两个小节还可以细分为两个乐节。

(二)节奏类型

该歌曲的节奏为4/4拍,速度缓慢,舒展。全曲以四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为主,多用连音线将音的时值进行延长,第一乐句的前三个小节的节奏完全一样,都是四分节奏连附点节奏,营造了一种延绵不断的音乐感觉。

  1. 旋律特点

长调民歌具有旋律起伏大的特征,从谱例中可看出该歌曲的旋律起伏相对较小,多以二度三度音程平稳进行,在个别处出现了四度五度音程,如在歌曲第三小节的小字二组升c到小字一组升fa为五度跳跃;第5小节开头la到 re为四度下行;第6小节末的小字一组mi连接第7小节的小字组si为四度下行,整体音域在中低音区,音域为三个八度,最低音为小字组的b,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升c。

(四)歌词特点

《牧歌》的歌词以写景为主,总共分为两段歌词,每段歌词上下句连接紧密,围绕着蓝天,白云,羊群进行展开,汇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一段描写蓝蓝的天上,第二乐句歌词描写的是白云的下面,歌词上形成一种对比。第二段第二乐句的歌词出现了当地的方言,“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爱煞人”意思就是多么让人喜爱。歌词简短,但画面感极强,表达出了蒙古人民热衷美好生活的心声。

  1. 演唱特点

笔者通过自己的演唱引起一些思考并对此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歌曲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末,都出现了一个4拍的拖音,这是蒙古族长调的一大特点,演唱需要用充足的气息去保持,才能将该长音演唱的悠长,给人营造一种延绵不断的音乐感觉。

2.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歌曲的第一乐句中,出现了两个装饰音。在写作上多使用装饰音是蒙古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如倚音,滑音,波音等,如蒙古族歌曲《银杯》《鸿雁》《天边》等,在写作中都使用了相应的装饰音,这也是我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常用的写作手法,正是这些装饰音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从而突显当地民族音乐的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韵味。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装饰音的演唱特点,准确演唱其时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这种民族风格比较浓郁的作品时,千万不要随意乱加装饰音,因为在演唱时,演唱者总会不自觉地在某些旋律上加上一些曲谱上原本没有的音,使演唱变得油腻,影响歌曲的风格,也会影响演唱者的咬字归韵,影响发声状态。

三、情感表达

要想真正演唱好一个作品,不但要把握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风格,还得表

达自己对该歌曲的理解,也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时配合好舞台表现,最后才能将该歌曲演绎的更加完善。因此,笔者在演唱该歌曲时,对该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了一个简单地理解。歌曲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c,出现在第二个小节中的“天上”二字,作曲家把全曲的制高点放在了“天上”二字,也可以说这首歌曲的高潮就是该小节,在演唱的过程中,要用最饱满的情绪去演唱该小节,仿佛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上,抬头望着那蓝蓝的天空,看着那洁白的云彩,与羊群结伴。

由于歌曲本身为一段体,篇幅较小,作为独唱难免会单调,因此笔者在演唱时发现可以采用从头反复的方式演唱,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也可以通过加入蒙古族乐器马头琴进行伴奏,用“a”母音将旋律先演唱一遍,演唱时可以在缓慢的长音处加上蒙古人民唱用的带有装饰性的颤音,之后再进行歌曲的演唱,第一遍演唱完之后还可加入蒙古族舞蹈配以马头琴伴奏作为一个间奏,此时再进行从头反复,最后结束演唱。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是以蒙古族语言为基础的,甚至在演唱该作品时,还可以使用蒙古语进行演唱,或蒙古语与汉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唱,使演唱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更能烘托歌唱者的演唱情绪,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蒙古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音乐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歌曲《牧歌》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草原生活的热爱。歌曲歌词充满意境,旋律简洁优美,节奏舒缓,是长调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本文通过梳理了《牧歌》的音乐特征,分析了该歌曲的演唱特点,以使人们更加了解蒙古族长调民歌,热爱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斌.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23.

[2]刘佳媛.试析蒙古族长调的歌唱特点[J].艺术教育,2014(05):92.

[3]赵丽.浅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方法[J].北方音乐,2017,37(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