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1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王莉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教育研究中心青少年教育部 110300

引言:美育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形成、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深人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对此,创建美育情境,感悟音乐内涵,强化音乐欣赏,丰富音乐展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学生美育观念,提高美育素养。

一、小学音乐课中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占据突出地位,在教育教学当中显现出双重功能,分别是满足基础知识技能培养要求以及促进音乐艺术作用功能的发挥。为确保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课教学当中的深入落实,首先要认识到美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第一,美育教育能够为学生高尚情操培养提供重要渠道。学生在投入某项活动时,并非是身体给予的本能反应,而是思想情感到达一定程度之后,逐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小学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当中包含的美好,并借助这一方法充分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引领学生趋善避恶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第二,美育教育可以给学生身心综合进步提供有力保证。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恰当融入美育教育,就能够有效彰显素质教育精髓。而在学生全身心融入音乐中时,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出现转移,内心会获得平静,使得学生能够保持开朗超脱的良好状态,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与生活。第三,美育教育可以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供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不能够通过生搬硬套的知识讲解来达到目的,而是要加大对学生的美育教育熏陶,让学生生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朝着美好方向努力前进,塑造健康的灵魂。第四,音乐美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学生还会因为生成创造美的积极性而不断扩展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小学美育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美育课程缺乏创新性,内容不够深刻丰富

尽管我国对美育极其重视,也在逐步加大对美育教学的资源投入,但是小学对美育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学校对美育课程缺乏重视。美育课程涵盖的内容不仅宽泛而且内容也很有深意,然而大多数小学美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学生从中学到的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艺术美育水平的提升。个别小学校觉得美育就是艺术教育,或者认为美育只不过就是培养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的艺术技能,没有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也没有从更高的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解美育的意义,造成了美育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美育课程形同虚设,浪费资源。

(二)学校对美育认识不充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国家长总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学校把大部分的教学资源投入到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等传统科目中,忽略了音乐、美术、德育等所谓辅修课程的教学,使美育课程在教学体系中一直都处在边缘地位,学校甚至还会压缩美育教学时间用来补充传统学科的学习,对美育教学分配的资源很少,教学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教师聘用,也是以考试科目教师为主。在美育需求方面,部分学生学习艺术是为了升学,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以上原因造成了美育教学发展停滞不前。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音乐欣赏,树立美育观念

想要真正落实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美育观念。对教师而言,必须改变对音乐课程的错误认知,不能认为音乐课程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识谱,懂得一些乐理知识,正确的观念是通过音乐教学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对于学生而言,美育观念尚未成型,在树立和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课程的意义,在单元学习中,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欣赏环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进美育观念形成,实现认知内化。例如,在教学《手拉手,地球村》这-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中所蕴含的美和情绪,从心灵体验角度描绘音乐形象,在鉴赏中促进美育认知的形成,激发美育思维,增强学习感知和体验

(二)挖掘探索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欣赏祖国音乐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学习经典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以扩大文化视角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突出学科特点,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融入音乐教育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合作意识。因此,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在习得乐理知识的同时,体会创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品味歌曲的内涵与意境,从而实现音乐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美育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每首歌的表现手法以及歌词寓意进行详细讲解,而是应围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教学,突出重点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全面发挥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积极性与探索欲。与传统填鸭式教学相比,自发性地探索学习更有助于以乐趣为基础,自由体验音乐的灵魂之美,从而多角度思考音乐要素,深层次领悟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美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三)深化歌词寓意

歌词与旋律是构成歌曲的两大要素,词与曲的协和统一,可呈现生动且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快速体会音乐的内涵与思想,享受中国文学之美。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深化歌词寓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比如说,在学习《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时,侧重于体会歌词中的拳拳赤子心与殷殷爱国情。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音乐课程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进步,也能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跟随课程教学变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对于教师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评价机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书面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应该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除了考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外,还需要考查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对所学歌曲的理解能力和把握程度,以及课后参与校内外相关艺术文化活动等,通过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综合表现,才能达到较为合理评价的效果。

(五)关注学生实际,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行为,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背离了学情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居于核心地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关注学生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结合小学生学习思维的特点,特别是他们的思维更多是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现实,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就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其次,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学生们在生活成长中一直在接触,特别是儿歌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调动学生们参与到学习中来;再次,遵循学生们认知规律,特别是由已知到未知的学习过程,把学生们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们已知的经验积累结合起来,方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育不仅能够启发小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潜能,有助于其身心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虽然中国的美育发展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障碍,但美育是学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因此,只有明确美育的目标,重视美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道德提升,才能在中国文化的美素质教育中形成中华文化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