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基于交往意识和交往行为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基于交往意识和交往行为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丁霞

重庆邮电大学幼儿园 400065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行为,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班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行为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交往意识 交往行为 培养途径



  1. 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因男孩和女孩差异明显,女孩比男孩在交往主动性、亲社会性以及语言与非语言运用能力上表现得更好,而男孩表现出更多的社交障碍,故在进行统筹培养的同时,更应关注男孩交往行为的培养。成人和家长可采取以下策略:

1.抓住契机,适时引导,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所体现的语言和行为很真实,成人应鼓励幼儿用甜甜的语言和友好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当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应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谢,让幼儿感受交往的快乐。教师和家长在提示孩子的良好行为时,只能夸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如不要说:“你把玩具给他玩了,真是个好孩子”。孩子可能的推论是:“我不给他玩具玩就是坏孩子了”。可以说:“你把玩具给他玩了,瞧他笑得多开心啊!”孩子可能的推论是:“我给别人带来了快乐。”通过随机教育,幼儿在反复的行为练习中巩固良好的交往行为,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2.成人和家长应多给幼儿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

有的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在外面却显得拘谨、胆小,不愿与人交流。因此,成人要多给孩子与生人交往的机会。如到公园去游玩,鼓励孩子去接近其他正在游戏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带孩子逛商场,试试让孩子主动跟营业员交往,提出自己的购物需求;带孩子到医院就医时,对医生的提问,让孩子自己回答等。这样能克服孩子怕“生”,扩大交往面。

二、对他人信任感方面的培养

1.成人应做好榜样示范和移情训练,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发展

首先,成人(特别是老师和父母)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及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成人要做有心人,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用语言讲给孩子听;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可以有意识地走过去对他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这些玩具真好玩,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待幼儿体验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后,便会自觉产生想说的动机,模仿成人发出类似行为。因此,成人必须经常检查自身的言行,为幼儿作出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2.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良好交往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运用礼貌语言进行交流时、当幼儿学会谦让时、当幼儿学会分享时、当幼儿主动帮助别人时,老师要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以此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三、对幼儿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能力进行交往的培养

1.结合儿歌,教授学习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友好相处的敲门砖,更是一个人素质和教养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要从礼貌用语开始。儿歌是幼儿记忆的好帮手,它能激发幼儿兴趣,将礼貌用语与儿歌教学相结合,使幼儿轻松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如在学习《找朋友》这首歌曲时,就可以加入人际关系中的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的礼貌用语。

2.结合情景游戏,营造幼儿人际交往环境。

由于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某些人际交往行为,他们可能没有办法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教学时将人际交往知识技能放在具体的情景之中,为幼儿创造人际交往环境,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所创设的情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事物,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快地融入其中,学会更多人际交往技能。如:为了让幼儿学会照顾他人情绪,可设计“我当哥哥姐姐的活动”,大班的哥哥姐姐每人带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并给她们每人戴上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卡片,教弟弟妹妹认识卡片的颜色以及其他信息,并带她们做“过河”的游戏,游戏中负责照顾弟弟妹妹安全。通过这样的活动,给每个大班的小朋友设置了一个身份情景,在这样的人际交往环境中,他们可学会如何照顾别人情绪的同时,也给小朋友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语言交流机会

如举办“生日会”: 当孩子过生日时,教师可让幼儿带蛋糕、糖果等食品和小朋友共同分享外,还可让孩子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同伴之间的关心和祝福;设立“分享日”: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幼儿可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等从家里带来与好朋友一起分享,让他们讲一讲玩具的玩法或自己对图书中感兴趣的画面;创设 “语言角”:就是在教室中开辟出一个小小的角落,教师可根据主题随时更换内容,如图书交流、宠物交流、玩具交流等。在自选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到这个区角来与小伙伴共同分享物品,谈谈自己对物品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这些形式,使幼儿体验通过语言交往带来的乐趣。

除了用语言外,我们还可以教幼儿运用动作策略,如:表示喜爱时拥抱一下,成功了就互相击掌等等。

总之,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幼儿人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交往意识与交往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利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并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探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婧.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

[2]徐娅. 浅析3——6岁幼儿社会交往行为偏异的调适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