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永在 风范长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精神永在 风范长存

呼延岚婷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马明方1905年出生于陕西米脂县叶家岔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考入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在早期共产党员李子洲等人的教育熏陶下,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久经考验的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1927年至1930年,马明方先后在横山响水堡,绥德四十里铺、杨家沟、镇川堡、等地,以小学教员为掩护,以中共横山区委书记、绥德县北区区委书记、镇川区委书记等身份,秘密发展和整顿党的组织。他和马文瑞等领导了陕北党史上有名的饥民“要饭吃,要自由”的斗争。鼓舞了群众,震慑了敌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一起领导人民打土豪、分财务,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冒着被囚禁被杀头的危险,领导人民推翻旧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1932年任中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期间主持召开了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此后开始了武装斗争由过去在敌军中稿兵运为主转入全面创建红军的时期。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等职。因积劳成疾1938年赴莫斯科治疗学习。1941年1月回国,途径新疆时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拘禁。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马明方始终坚贞不屈,他当着审讯者的面奋笔疾书:信仰——共产主义;志愿——回延安。他的结发妻子在狱中患病去世后,他化悲痛为力量,常常教育大家要坚决与叛徒斗争,并带领大家唱《国际歌》,学唱《囚徒歌》,并领导了三次绝食斗争。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尚在新疆狱中的马明方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双十协定》发表后,经过周恩来同国民党当局据理抗争,进行多次的斗争,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被关押四年之久的马明方等100多同志。1946年11月,马明方被任命为西北局常委、副书记。并在党组织的关怀下,与西北局速记组的马淑良喜结良缘。转战陕北期间,马明方兼任西北局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7年冬,陕甘边边区的土改整党运动中发生了左的错误倾向。马明方得知后下到延属地委检查工作,听取了各县和试点的汇报。亲自找干部群众座谈调查研究,及时纠正了左的错误,促进了战后的恢复和重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局第三书记、陕西省政府主席、省委书记、东北局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财贸部部长等职,1974年逝世。

马明方具有多方面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他非常重视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并能创造性的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观点。比如,关于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1948年底他任晋南工委书记时,就特别强调在革命即将全面胜利的时候,要学会管理城市和领导生产建设的各种知识,大量培养新干部,老干部除了帮助新干部外,更应加紧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准备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事实上,时隔两个月以后,这个观点就成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又比如,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他非常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1950年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会议上他明确提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深入基层是他工作作风的突出特点。马明方每年都要抽出不少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坚持把问题解决到下面。在西北局工作期间,他视察工作的足迹踏遍陕、甘、宁、青的大部分地区。每到一地,他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本地区实施、贯彻党的政策,带头大干、苦干、实干、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凡他所到之处,工作作风都大大改观,局面为之一新。

马明方一生俭朴、忠厚清廉,时刻从严要求自己。他常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还不高,所以党的干部要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切不可搞特殊。他衣食简单,从不单独开小灶。不允许亲戚占公家便宜。1948年冬,马明方与妻子去晋南工委,途经米脂家里。第二天临行时,随行人员把一件灰色棉袄留在家里,他母亲说:“把这件棉袄留给你爸穿吧,”他沉思片刻说:“这是公家的,留下不好,爸的棉袄我另想办法。”有一年,他小女儿病了,需要长时期治疗。妻子为了使他能安心工作,便经常请假在家照顾,单位照常发工资。马明方知道后对妻子说:“你没有上班,发的工资不能拿,应该交党费。”妻子按照他的意见把一年多的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交。马明方很爱自己的孩子,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又很严格。儿子上中学时,一次放学回家自行车坏了,便打电话叫小车司机接他回家。马明方知道后,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自己也在党小组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并要求秘书、警卫、司机和炊管人员对他和家人进行监督。1954年8月,马明方调中央组织部任副部长。他在西北局工作时,行政级别定为三级,当他得知中央许多部长的级别都比自己低时,便主动请求中央将自己的级别由三级降为四级。他生活简朴,为接待客人买了一双皮鞋。由西安到北京,七八年过后仍然穿的是这双皮鞋。始终保持着一个普通劳动人民的本色。

马明方同志心系人民,

密切联系群众,一生乐于助人。他生性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战争年代,他常与农民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炕,嘘寒问暖、促膝谈心。一点架子,有说有笑,和群众亲如一家,革命老区人民亲切地称他“老马”、“马大哥”、“明方”。由于他深深扎根群众之中,深受群众的赞誉,在群众的掩护帮助下,多次临危脱险。革命胜利后,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居功自傲,不颐指气使。他经常教育同志:“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谦虚谨慎,不要给人留下机关干部高人一等的印象,要老老实实做人。”

马明方不但在政治上、工作上关心同志,而且对同志们个人生活上的困难也热情关心,积极帮助。他用自己火热的心温暖大家、团聚同志。他任陕北省委书记时,常帮助同志介绍对象、组成家庭、寻找离散的子女,同志们开玩笑说:“马书记是个大人物,还关心这些小事。”他说,对于个人来说,这就是大事,我当然要管,管好了,同志的后顾之忧解除了,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他帮助同志看病、站岗放哨,帮警卫员学文化、学军事。马明方无论走到哪里,哪里的干群关系就特别融洽,同志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留精神。我们要学习马明方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烈的革命事业心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他对党赤胆忠心,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动摇,不为个人名利所困扰,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努力提高“五个本领”,善谋全局,科学决策,求实创新,维护稳定,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学习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风范,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延安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远和人民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