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训练——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7
/ 3

团体训练——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李瑛丽

浙江省杭州市 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311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国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团体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根据青少年基本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基础,还需要通过相关的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进行反思,从而分享自身的想法,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将通过对团体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了解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对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训练新模式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团体训练心理健康;新模式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几年间,国务院、教育部又发布了多个文件旨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要经历“心理断乳”的危机,要体验神必的性萌动,要感受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承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所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而团体训练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1. 团体训练的相关概述
    1.1 团体训练的理论分析

团体训练指的是根据青少年们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并针对特定的心理治疗主题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游戏与活动,在青少年的团体中,引导整个团体的所有成员去完成游戏,并体验、互动、分享,并通过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健康的影响,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团体训练一般采用的都是比较有趣味性的各种活动,青少年一般都不会排斥这类的活动,因为有游戏性的趣味,所以青少年会更加乐于参与到其中,并且可以从游戏中受益,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2.2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分析
初中阶段的团体训练的主题和内容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考虑安全等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首先要提升自我认识与接纳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进入青春期后,学生们希望获得一个崭新的自我,他们开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迷失”感,尤其是女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身材是不是太胖了?其实女孩子这段时期的身体发育非常重要,这段时间一定不可以减肥,但是大部分的女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过于肥胖,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并组织教育班级里的男孩子要学会尊重女性,要学会接受每一种美。

其次要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反应往往十分激烈,容易表现出冲动、易怒、暴躁、叛逆的特点,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学生缺乏情绪管理的的知识。按照情绪体验、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的顺序安排训练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情绪是无所谓对错的,要学会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同时了解情绪是可能积累的,要学会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并组织同学们开读书会,让同学们学会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再次,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即害羞又别扭,认为自己属于大人但又保持着孩子的天真,所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一部分孩子因缺乏交往经验而不与周围的同学沟通,也可能导致逐渐与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渐行渐远,作为教师要对这一情况注意起来,要带领同学们做破冰游戏,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融入到班集体中。
  然后要树立争取价值观,完善生涯规划。初中生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乐于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但是自身的社会经验太少,所以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给同学们讲故事,帮助同学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带领同学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后还要极强思维训练。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既表现在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又表现在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仍然存在。通过团体训练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信息交流能力、推理力、创造力、记忆力、意志力等。
2.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2.1 生理与心理发展速度的矛盾
初中生这个年龄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都会产生变化,会有一部分的同学可能接受不了自己的变化,比如说一部分的初中生身体外形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初中生认为自己不再是小孩儿,已经长成大人,并且希望自己可以有新的社会地位,并且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在请求老师与家长的帮助,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但其实这部分的初中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带有幼稚性和片面性的,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速度产生了矛盾,导致初中生需要心理健康老师的帮助。

2.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时期的孩子比较具有叛逆性,首先部分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属于成年人,不需要听从老师和父母的意见,并且变得喜欢和老师父母争论,但其实大部分的初中生还是缺乏社会经验,并且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不足,在思考问题方面会想的不全面,但是初中生自身认识不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活动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他们并不会表露出来,所以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细心的去观察并耐心的与初中生进行沟通,初中生在这一时期,渴望与家长与老师平等的相处,不希望自己再被老师与家长当成小孩子去教育,初中生在心理上有着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教师可以通过团体训练的方法,带领同学们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来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与老师沟通。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团体训练的应用策略

3.1对于组建班级团队的应用策略

对于新组建的班级,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否则不利于班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教师日后的管理。通常团体训练中第一个项目为组建团队,教师可先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在布置任务前可以这样启发学生:“现在每一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们将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几项挑战任务。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都离不开优秀的团队文化,所以交给每个团队的第一任务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团队文化。”接下来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建设一个拥有队长、队名、队训、对歌、队旗和队形的团队。在组建团队之后要进行团队展示,既能够增强各支团队问的了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为团队效力的热情。再比如,“走出雷阵” 这个项目要求团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在雷震图上探索出一条通往终点的道路,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不允许学生用语言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活动商讨阶段以集体利益为重,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方案,并分工合作,每个学生记忆几个格子是否有雷,并在其他同学行进过程中给予提示。当成功走出雷阵之后,学生们会在喜悦之余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2对于缓解考试压力的应用策略
学生在考试之前都会有焦虑心理,但是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到同学们的复习效果,甚至影响到同学们考试时的正常发挥,最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训练,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些小游戏,帮助同学们放松心情,比如说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玩成语接龙,让同学们自行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接龙比赛,整个游戏的过程,小组内可以进行交流,小组与小组间进行PK,看最后哪个小组可以获胜,这样的游戏既可以帮助同学们放松情绪,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增加成语储存量,让同学们在快乐中也能学习到知识,最终还能帮助同学们缓解压力,使同学们在考试前不会有焦虑心理,保证同学们可以在开始的过程中正常的发挥。
3.3对于提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策略
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最适合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这个能力对于同学们之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我国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去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由于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在时间上也对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在心理健康课上,我们为学生布置了例如“如何让全班同学穿过一张A4纸”“两手握住绳子两端,如何在不松手的情况下给绳子打一个结”等问题。解开这些题目需要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同时,这些题目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会三五成群的进行研究,但当常规的思路不能解决问题时,学生们会突发奇想,对新方法不断的试验,在不断的实践中答案就越发凸显出来。同时这种活动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并且可以开发同学们的脑洞,让同学们可以多种方向进行思考,锻炼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3.4对于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应用策略
    初中生还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入学的时候会选择周托,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和自己的同学与老师在一起学习生活,初中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学习课堂中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沟通交流能力,使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而在团体的训练当中,就需要团队进行商议沟通,这就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在团体训练的过程中,会需要学生进行“方阵的构建”,这就需要学生蒙上眼睛,将三根长短不一样的绳子分别要摆出圆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还可以搭建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这就需要学生在动手之前要提前量好绳子的长短,并且完成分工合作,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进行点评,从而指出哪一个团队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让学生了解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这种团体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以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比如教师还可以带领同学们玩传话筒的游戏,传话筒这个游戏需要前一个同学向后一个同学传递自己看到的东西,以此类推,看哪个组最后说出的答案与真实的答案最接近,这个游戏考验同学们的默契和沟通能力,可以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默契,并锻炼同学们的口才,对于提高同学们的沟通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结束语
传统的心理健康课只是形式上的给同学们上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给同学们解决问题,并且枯燥无味的课程也吸引不了同学们的兴趣,但团体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去使同学们来接受心理教育,游戏的趣味性驱使同学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将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但到目前为止,团体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处于尝试阶段,还是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会给同学们普及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同学们心理变得更加健康,再遇到问题时也有人可以倾诉,可以信任。
参考文献:
[I]白光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行为偏差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3):38- 39.
[2]刘连义把握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8,152):55- 56.
[3]周礼军,王俊敏心理拓展训练在初中生团体干预中的实证研究[].新课程(教师,2010(11):42- 44.
[4]于泳.携手启航一初小衔接新生 适应性训练团体辅导方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5):22- 24.
[5]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4- 18.
[6]张建伟,胡斐斐.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