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我的内求故事”分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1

一念之间——“我的内求故事”分享

李蓉

威海市明湖路学校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四班的昊是一个喜欢哗众取宠的小家伙。课堂上,每当同学正认真地听讲时,他就会出其不意的大声嚷嚷几句。见老师和同学们的眼光都汇聚在他身上时,小小脸儿便浮现出洋洋得意的神色,一副你能把我怎么样。对此我找了他多次谈话,告诉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才是正确的。上课也多关注他,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可是数次的努力仅仅换来片刻的安静。课堂上只要他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就开始故伎重演。毕竟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我不仅要讲课,还有更多优秀的孩子吸引我的目光。我不能也不应该只关注他一个。几个回来下来,我烦了,更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心想:凭什么啊,越是表现得不好,老师还要对你越好。如此一来,是不是其他孩子都要向你学习了?我还受制于你了?于是,在一次美术课上,他又开始捣乱时,我就要求其他孩子置之不理。我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孩子们都比较配合。几次下来昊虽然还是捣乱,却没了往日的得意,脸上的神色极不自然。我呢,心中暗喜,乘胜追击。渐渐地,昊上课捣乱的次数少了。美术课上,昊更多时候是百无聊赖的独坐着。慢慢的,他的神色由得意洋洋变成了深深落寞,与他小小年龄极为不符。每当这时,我的心中就会有些不忍,想对他改变态度。可又一想,这样就会扰乱课堂纪律,担心影响自己上课。就安慰自己:我对他已经教育多次了,是他屡教不改。我已经仁尽义至了。更何况,这也是对他好,省得他以后会有错误标准,越是捣乱老师越关注。于是,就不了了之。

一次网上学习,看了《每个孩子都是冠军》的演讲。里面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孩子们只会向自己喜欢的人学习。而我呢,对昊摆出漠然的态度,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不喜欢他。我不喜欢他,他又怎么喜欢我?那又怎么会向我学习呢。身为老师,这是我的失败啊,而非学生的不足。我以学生的不足为借口,放弃了对他的教育,还把责任推给孩子。演讲中另一句话也惊醒了我:孩子的不优秀正是我们老师存在的价值。是啊,如果每个孩子都是生来就会,都是优秀的,那我们老师不是就太平凡了?也太没成就感了。

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思想转变了,行动也就随着改变。第二天,我在餐厅中遇到了昊,亲切地问:“昊,吃饱了么?”昊一愣,眼睛流出一种不敢置信的惊喜,忙不迭的说:“老师,我吃饱了,吃饱了。”那一刻,我的心是愉悦的,全没了往日的不安。哈,我是不是也参透了一点儿内观觉知:跟随着内心,让自己安宁,也会和其他人和谐。课堂上,昊明显比以前进步。其实以前昊也有进步,只是自己要求太高了。觉得通过几次教育,昊就应该完全改正。孩子没做到,就心生不满。孩子修正不足,是需要过程的。

一念之间,顿悟,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