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存在必要性

/ 2

试论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存在必要性

廖鹏程 尉韩旭 刘浩林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山东省 烟台市 264000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许多国家例如美国法国等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发展迅速,学前教育的设施数量增加,教学质量不断优化,预计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仍将延续。但在我国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乏消极之声,他们认为学前教育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没有必要,对未来中国学前教育制度是否保留存在质疑,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鉴于此, 本文通过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基于客观事实从政策、个人、社会三个层面论证学前教育存在的必要意义,为学前教育在未来中国不可或缺提供依据。

一、学前教育的内涵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个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对3-6岁的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内容,给予儿童精心的照顾和养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价值观,引导儿童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

二、政策层面:政策制定显示非凡意义

我国的政策制定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通过国家政策可以对学前教育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过数次重大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和“三个拐点”。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学前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第一年,各地积极出台并落实政策,扩大普惠性资源,不断健全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保教质量。

学前教育政策的四次改革,以及近几年良好的政策落实情况体现出国家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

三、个人层面:良好保教促成正向发展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个人成长将产生正向引导作用。科学界目前对于大脑发育的巅峰期是否处于幼儿阶段任存在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时期大脑对于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高于人生中其他阶段,在该时期的良性刺激对幼儿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f6b090728421_html_6e38d04d091786f9.jpg

(1)在社交、学业方面产生长远影响

1.提高社交技能。孩子们学会更好地与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流。学龄前环境使孩子们获得重要的技能,这些技能使他们能够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朋友、分享、合作,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小学成绩较好。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在小学及以后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较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有助于为孩子的身体、心理、情感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一生做好准备。

3.提高注意力持续时间。孩子们对新事物更有好奇心和兴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项目最大限度地增加发现新经验、新环境和新朋友的机会,同时保持倾听、参与小组任务、遵循指示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之间的平衡,所有这些都培养了集中注意力的重要生活技能。

4.终身学习的热情。据报道,接受优质幼儿教育的儿童更有自信和好奇心,这使他们在小学表现更好。孩子们学习如何应对挑战,并在困难时期建立韧性;轻松地在学校安顿下来,以便更快地获得教育的好处;并对学习不同的东西有长期的兴趣,包括演奏音乐、跳舞、唱歌、建筑、烹饪等。

(2)对弱势家庭的孩子尤为重要

有学者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最能帮助那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可能是因为学前教育起到了一种“均衡器”的作用,确保每天至少有几个小时弱势家庭的孩子能与条件较好的孩子一样,与成年人进行同样高质量的互动,这有助于平衡发展的竞争环境并帮助他们产生终身教育的良好开端。

四、社会层面:高效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1)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专业化的学前教育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并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适龄儿童的父母年龄普遍处于25-35的区间内,对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消费市场、社会风气)也产生重大的正外部效应。适龄儿童父母将孩子暂时交付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他们的生产力,他们可以节省部分花费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时间,在精神上也会得到相当程度的宽慰,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率的投入工作,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2)保障人才资源储备

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相比于传统的家庭保育更具专业性与科学性,保育同时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高效实现“保教结合”。根据研究,儿童的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高于其余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将适龄儿童交付机构实现效率优化的同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为我国未来一代的教育提供保障,有利于人才的储备与发展,具有保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意义。

(3)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于供给与需求方面均存在较大发展潜力与要求。需求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儿童数量众多,因此需求群体庞大:2016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儿童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728.1万人,增幅达19.8%;截至2018 年,我国在园幼儿达到4656.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1.7%,较2010年的56.6%提高了25.1个百分点。不同于需求侧火热的增长趋势,供给方面,2018年全国幼儿园共有专任教师258.14万人,比上年增长6.14%,但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仍然存在52万人的缺口,据估计2021年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幼儿园预计缺口约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300万人以上。如按师生比1:7的比例计算,全国需新增幼儿园工作者248.8万人。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梯度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动力能够推动学前教育行业繁荣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产生积极的外部作用带动与之相关的一部分行业的发展。需求拉动的同时供给侧改革也正在不断发生,保教方式优化和教师素养培训等措施从供给方面促进需求水平的提高,使得供需双方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长期推动经济发展。

五、结语

我国学前教育体系起步晚,存在普及普惠性不足、财政投入与督导不足、师资力量少且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指挥领导下,多方主题共同发力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使得我们与国际先进学前教育标准的差距不断缩小,拥有了赶超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当对我国未来学前教育充满信心,期待它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兢,陈思,郭良菁.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趋势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1):65-72.

[2]郑艳菊.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3]赵雲. 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4]王艳华.保教知识与能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6.1.

[5]战斗鸡奶爸,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是什么时候.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jionte-white/answers,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