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浅谈诗歌教学

王 晓

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 山东潍坊 262200

摘要:诗歌教学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优美的诗篇以灵性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动人的情感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诗歌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所以诗歌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关照学生的灵性,培养学生的诗才,让学生真正爱上诗歌。

关键词:诗歌教学;情境;诵读;语言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诗歌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我国古诗词的创作可谓璀璨夺目。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成为中学教学的重难点。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诗歌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笔者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单元《雨霖铃》和《声声慢》两首词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浅见。原文如下: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歌以境界为上,诗人在创作时会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优美的意境,传情达意,所以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入境,感受诗词的意境。

1 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入境。如《雨霖铃》一课,教师可以用歌曲《送别》入题,与学生一起轻轻和唱,这样就容易把学生带入到了离别的哀愁当中,继而提示一些以前学过的有关离别的诗句,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学生也会相应说出“相见时难别亦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又如《声声慢》一课,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以朗读有关李清照的小诗,让学生回忆起词人李清照的凄苦生平,这样就容易把学生带入到词的情境当中,再结合教师的介绍,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词的感情基调。

2 诵读是理顺诗歌语言的最好方法。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歌的语言往往是含蓄的、跳跃的、朦胧的,读诗的最大障碍就是语言的阻隔,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地品味词的意境。如《声声慢》一课,可以通过学生大声朗读本词,找出词中最能概括全词内容、体现词人情感的字;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读出词人那种愁肠百结的忧郁和哀痛;请几名学生在背景音乐下范读,其余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还原词中那一幅幅凄美的画面,感受词人的无限哀愁。通过学生个人朗读、教师带读、集体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词的感情,帮助他们加深对词的意境、作者感情的体悟。各种形式的诵读,无论怎样读,采取什么方式读,只要读懂了诗意,读出了诗味,都是诗歌教学的好方法。

3 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诗。诗歌教学中的大忌就是直译,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读诗词不失为一种理解诗词的好方法。如在《声声慢》一课中,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画面,并鼓励学生积极分享所描写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诗人这种广不见边,深不见底的愁绪,正是通过这些古典的意象以及由这些意象营造的意境含蓄、灵动的表现出来的。又如在《雨霖铃》一课中,词的上片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写景的句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自己用优美的语言拓展诗句,请几位同学声情并茂地展示,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清晰的、饱含感情的语言能将学生带入词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对词人情感有更深的体悟。

其次教师应带领学生品悟。设境是为了入情,入情要通过品悟来实现。

一是品味诗歌语言。如《雨霖铃》一诗中,一些重要的意象“骤雨”“寒蝉”“烟波”“楚天”“杨柳”“残月”等应该重点解读,此外还有词中一些手法技巧的运用,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动作神态细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问的修辞手法,“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以便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体味诗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并且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是知人论世,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就要知人论世,但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不是对作家作品简单的程序化的介绍,诗人每首诗的创作背景不一样,其思想感情也是不一样的,诗词中的知人论世更应该是因诗说事和以事说诗。

诗歌的教学,方法并非固定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重在诵读、背诵,重在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意象,融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诗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作者简介:王晓(1985.10- ),性别女,山东省临沂市人,任教于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