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如何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浅谈 如何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夏 菲

黑龙江省桦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黑龙江桦南 154400

摘要:如何调动班级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是老师们都关注而头疼的问题。有的班级学生多,学困生的人数也不少,关注所有学困生并让他们当堂解决疑难的确有一些难度,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的妙招——“师徒”结对子,效果非常棒。

关键词:调动;班级;积极性

所谓“师徒”结对子就是班级成立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两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坏搭配分组),成绩好的一名学生是师傅,另一名学生是徒弟。课堂上,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师傅要检查徒弟是否学会了,如果不会,要给徒弟讲明白。

例如,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等,学困生对例题看不懂,“师傅”要认真给“徒弟”讲解;语文课,“师徒”互相检查,“师傅”可以检查“徒弟”的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听写等,“徒弟”也要检查“师傅”。这样,“师徒”在互相检查过程中,相互之间等于再次复习和学习了一遍,效果非常好。并且上课爱溜号的“徒弟”,上课时也能控制自己不走神,因为一会“师傅”要检查自己,例题听懂了没有,习题会不会做。班级学生多,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检查所有学生是否都听懂了,习题是不是都会做,依靠组长检查效果非常好。

如果在小组中,在某一学科中,徒弟比师傅学的好,那就角色互换,也就是原来的师傅变成徒弟,原来的徒弟变成师傅。老师课上提问时,只提问徒弟就行,如果徒弟回答不上来,师傅再帮忙解决,这样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能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不使一名学生掉队。

这一妙招的好处除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用在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师徒要互相监督,时刻规范对方的言行。比如:不爱值日,课间打闹,不尊重老师,不完成作业,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师傅”“徒弟”都要互相监督。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学生间互相监督,比老师一个人管理要好很多。这好比一个“金色塔结构”,老师在“塔尖”,管理若干个“师傅”,若干个“师傅”再分别管理一个“徒弟”。“师徒”结对子能做到班级管理全员参与,共同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成为课改中真正意义的参与者。班主任起到引导作用,根据每小组中徒弟的表现,提醒各小组中的师傅督促徒弟应改正的方面。

奖励办法:利用每周班会,要对每小组师徒结对子的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的“师徒”,给予班级表扬、奖励,并在班级家长微信群中进行表扬,实行家长老师共同管理。

“师徒”结对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师徒”要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不能强制。学生性格存在差异,独立性较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合得来的搭档,作为“师徒”,合作起来才会开心,教师在他们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调换,一定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师徒”才能愉快地学习合作。

其次,教师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满足学生最基本自尊心的需要。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要充分信任“师傅”,相信他们能当好“师傅”教会“徒弟”。“师徒”结对子就是用学生管理学生的办法;课上,教师要相信“师傅”,让他们在课上、课下充当“师傅”的角色,而教师起到把关的作用;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师傅”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徒弟”在课堂讲解中得到充分展示,找到自信,得到尊重。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师傅”“徒弟”, 信任和尊重可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得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肯定每个学困生的进步,信任和尊重不仅可以调动“徒弟”的积极性,还会成为他们在各方面发展的动力,这样有利于“师徒”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师徒”共同进步,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因此,信任和尊重是“师徒”结对子的前提。

  1. 要建立一系列的“师徒”奖惩办法。这个具体的办法,可由全班学生共同起草,然后,针对相应的进行修改,共同完成,这个办法,一定要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方可实施,主要以奖励为主。方法一:在班会课上给优秀的“师徒”发奖状,并给拍照,把照片发到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管理中,让家长感受到孩子是有希望的小苗;方法二:优秀的“师徒”可以作为本周的荣誉班长,提高学生荣誉感及管理能力;方法三:班级设立光荣榜,把本周优秀的“师徒”的照片贴在墙上;方法四:一学期表现突出的可以在学校广播站进行全校表扬等,方法多种多样。 第四,教师首先给“师傅”进行培训。 先进行心理辅导,让这些小“师傅”明白,自己只是对某个知识点先学会了,要谦虚,不能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一定要有耐心,自己和“徒弟”是平等的,是合作伙伴关系,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共赢。然后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师傅”如何自己先学明白,如何教会“徒弟”。在讲解时,不只是为了讲会某个知识点,重要的是教会“徒弟”方法,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师傅”该怎么做。尤其是角色互换,在某个学科“师傅”变成“徒弟”,心理的落差感要调整好。

其次,给“徒弟”做工作,先让“徒弟”分析“师傅”哪些方面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又有哪些缺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优点。通过这样的分析,提高“徒弟”辨别能力及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心态平和,虚心接受帮助。

总之,班级学生管理的妙招——“师徒”结对子,大大调动了班级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班级管理上能做到人人参与,班级变成学生们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汉语教学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互补效应[J]. 古扎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4)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季浏,汪晓赞.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05)

[3]新视野 新评价——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述评[J]. 席连正,王建军.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元评价中的效度和信度分析[J]. 钱存阳,李丹青,潘岚.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4(02)

[5]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体育学习评价体系[J]. 陈思奇.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6]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介绍[J]. 李建军.  中国学校体育.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