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胥向阳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要认清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承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注重舞蹈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全面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该文将就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校舞蹈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而言的,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富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具有再创造和研究的特点。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主要指技工,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不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只要会操作就可以,一专不会多能。应用型人才虽然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他们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应用,强调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宽泛,能够综合运用解决各种问题;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开拓创新,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和学识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型人才”。目前普通的本科院校以及民办的高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善于进行创新的人才。应该说,从企业层面来说,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助于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国家层面来说,加强应用型创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才结构,而且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1做好专业课程设置工作    在实际的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教学构建中,首先应当做好专业课程的构建设置工作。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来看,舞蹈学专业优秀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三大内容。其中必修课又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两部分;在公共必修课中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关思想政治领域学科的学习以及英语、计算机、国防教育、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的学习,无论是哪个专业都需要学习这些内容,这是本科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而在专业基础必修课方面,则需要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来规划課程,舞蹈理论课与舞蹈实践技能课同样重要。舞蹈理论重点研究的是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理论能够帮助指导实践,因此在学习中必须构建起相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设置与之匹配,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真正的效率。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需求开设,比如爵士舞、儿童舞蹈编创、新媒体舞蹈等。而对于实践教学课,应当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演出、专业技能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2.2做好相关教学辅助工作    在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设置方面,应当结合课程体系的设计,来针对性地对专业做出相关的教学辅助工作,应当合理地与教学大纲做好融合工作,将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带来符合个人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设计,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重视实践教学。结合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根本需求,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把握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时代要求,做好理论和实践相互之间的平衡结合工作,这对于学生的培养而言很有帮助。    比如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应当在同一学期设置相呼应的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比如在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学期,舞蹈技能课中的中国古典舞,配合汉唐古典舞的教学组合,就能够很好地与理论课相呼应,使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学习,也用实践的感受来理解理论知识。这样教学大纲设置的多元辅助、相互呼应,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使舞蹈学专业教学更加系统性。  2.3注意舞蹈特殊价值    在舞蹈学专业教学方法上面,也需要注意舞蹈的特殊价值。舞蹈学专业和其他的学科专业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在专业内部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特殊。首先,舞蹈的表演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无论是在肌肉能力还是在表现能力上面,都需要做反复的练习,进而达到肌肉记忆的效果。在肢体表演性方面,需要学生结合音乐律动以及个体的身体素质,对整体的舞蹈风格有所把握。同时,作为教师怎样多赋予学生表演的能力,培养和感染力的示范教学是值得思考的。除此之外,老师不应当单纯地讲解教学方法,还应当结合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各类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努力提升基础训练效率的基础之上,提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也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舞蹈教学能力、编创能力以及结合新媒体的舞蹈创新能力,专业比赛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促进[3]。  2.4以学生为主体,拓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    依照培养目标需求,加强专业应用人才能力、知识的培养,不断加强综合结构素质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本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学理念的判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多项培养模式入手,加强思维创新,调整引导形式、参与形式,加强教与学之间的系统操作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培养创新型、自主型、系统型、问题型的模式,强调系统掌握知识理论的基础化研究,重视能力创新,转变结构模式,提高实体化教学体系应用。 

2.5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    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侧重知识的建构,而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是以能力为主。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是要求学生将自身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来说,既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还要有所创新;既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与能力兼备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3 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转型以来,紧密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充实办学条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根据种子行业的需求,牢牢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为区域、行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静.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商论,2018(8):180-181.  [3]金秋.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与“非遗”舞蹈[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3):116-120. [3]胥佳慧,张美萍.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7):235-237.  [4]陈茜.高校舞蹈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核心研究[J].艺术品鉴,201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