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2

浅析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郎绍波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675100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评价标准,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来提高和巩固自己的学习。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可以使用“分层设计”学生作业的方法,使学生都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能力。

一、目前初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

1.学生的作业负担过大

在现实的教学中,数学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不管是在初中还是小学,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重的作业负担,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学习时间量的规定,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2.没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作业整齐划一,使得一些优秀学生吃不饱,缺少兴趣,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难以按时完成,整日为作业而作业,疲于奔命,有时就干脆应付一下,照抄别人的作业了事。

3.作业形式单调缺乏个性

作业形式单一、陈旧,内容枯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大多数是课本习题的重复,致使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师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数学作业实施分层设计的优点

1.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2.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布置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层次的布置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3.实施分层作业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通过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设计,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加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加精心选择例题与作业,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深钻教材,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三、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1.就近取材原则。

作业设计应就近取材,习题的选择应以课本中的题目为基本素材。这些题目贴近教材和课标,贴近学生实际,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可防止学生舍近求远搞题海战术。

2.循序渐进原则。

作业设计应循序渐进,所选题目应按照教材的体系,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难度上逐层深入,题型上从单一到综合,阶梯上升,对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要求。

3.有的放矢原则。

作业设计应有的放矢,在习题的选择上应针对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学生易错和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达到有的放矢。

4.启发性原则。

作业设计应体现启发性,所选习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路,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分层次后的作业要正确的进行评价,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四、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分层作业布置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差异、正视这种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将A层定为优等生,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为有待提高组,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甚至于个别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分组要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动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明确目的要求,消除思想顾虑,不因为分在B组而自卑,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让学生明确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着爱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都有所进步。分组只是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不同的实际、学生的可接受性差异与教学要求的不适应而调整要求使之相适应,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分组只是暂时稳定,设定以一个月为周期,通过平时的作业、练习、测试、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定时对各组人员进行调整。

2.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将作业内容分为规定题和自选题A、B两类,一般规定题2~4题,自选题A、B各1~2题。规定题一般为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和例题相类似,一般要求两组都完成。自选题A类为侧重于与例题相似和对例题进行适当的变式的题目,一般要求B组学生选做。自选题B类为侧重于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开发学生智力的拓展题、综合题,要求A类学生选做。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取得相应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就会乐于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要求。

对后进生,侧重于例题所讲内容和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即每次作业中的规定题;对中等生,侧重于例题及和例题相似的变式题,即自选题A,但必须完成规定题。对优生,侧重于应用基本知识的实际应用题及开发学生智力的拓展题,即自选题B,但也要完成规定题。

4.提倡同伴互助帮扶作业。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小组,让A组的学生对B组的学生进行帮扶,要求学生出的题要类似于课堂练习题,符合B组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好后A组学生进行批改,并边批边讲评。这样A组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思路清晰了,B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就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分层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当然,分层作业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这也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