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

李望龙

湖南省岳阳县荣家湾镇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贯彻与深入,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的改革,适应新形势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让教学活起来,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并积极地付诸于实践.要深入探究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培养主动探究精神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建民主开放的教与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以下三大方面,以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一、合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1、着眼于学生的化学思维

尽管初中化学的难度不大、层次不深,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难免会找不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化合价及化学式”时,学生会对以下问题出现疑惑:为什么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是负二价;5df7388b36c49_html_e19620cb9bf1a038.gif 的化学式组成情况是怎样的?因此,教师要想把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地转化为“启发式”教学,就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而培养过程也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来支撑。

2、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在“启发式”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有效的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才会取得成效。例如在学习“固体溶解度”时,学生若不提前了解“溶剂”和“饱和状态”的意思,教师就难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自主地理解“溶解度”。

3、摒弃错误的传统教育理念

在过去的化学课堂上,课堂的节奏、时间安排往往由教师来决定。这就导致了课堂的气氛较为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就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化学思维乃至化学兴趣都得不到提升。所以,高效地实现“启发式”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教师摒弃效果差的教育理念,采用有趣而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启发学生。

二、创建合理的教学情景

1、由于化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前,可以适当地利用实际生活现象来创建具体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水的性质及组成元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杯中的水或矿泉水,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出水的特点,再适时地提出水的组成元素:H和O。此时学生会无法将摆在眼前的水与H、O元素联系起来,教师就可以再次启发学生了解“微观”和“宏观”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

2、教学情景的创立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应该向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化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5df7388b36c49_html_963fb156527bb789.gif 和CO”时,教师在介绍完5df7388b36c49_html_963fb156527bb789.gif 和CO的性质、两者的异同后,向学生进行提问:在我们学过的物质中,哪两种物质的关系与5df7388b36c49_html_963fb156527bb789.gif 和CO类似?这就引导学生想到5df7388b36c49_html_f4815de95a28dde9.gif 和NO。这种教学方式引导着学生独立地构建自身的化学学习体系,既能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有效地巩固了旧知识。

三、注重“讨论启发和实验启发”

1、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而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恰能达成此目的,同时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C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各自的看法及自身了解的知识。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教师就可以逐步地提出C由C原子组成,原子不仅存在,而且原子之间有着肉眼难以观察的距离。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就把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和与原子相关的抽象概念联系起来了,加强了学生对原子这种微观粒子的了解。

2、众所周知,化学中的一些定理结论均来自于真实的实验。因此,要想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效率,一些化学实验的演示就必不可少。教师利用实验进行知识探究,给予学生有效引导,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受到启发。例如在讲解“水的组成元素”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两端电极均会电解出气体,将收集到气体通过点燃的验证方法来让学生判断哪一极是氢气,哪一极是氧气?进一步地,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该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怎样写?是否能由实验现象推断出水的组成元素?教师利用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水的认识。

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在教授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化学思维、化学知识来解决某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实现从“学”到“懂”,并最终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莺:《初中数学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刍议》,学术期刊 《大江周刊:论坛》 2012年11期

[2]杨军:《细节教学与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3]向明军:《初中化学启发式教学探讨》,学术期刊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