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情理共融”课堂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构建小学数学“情理共融”课堂刍议

江丽芳

福建省柘荣县第二小学江丽芳

摘要:构建情理共融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新时期背景下对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相关教育家明确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单调过程,还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素质培养、能力促进、情操熏陶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构建小学数学情理共融教学课堂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的优化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理共融:教学课堂

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为学生奠定基础的逻辑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师要善于打造融情于理、情理共融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被动变为主动,将知变成识,将识变成智,从而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当中构建情理共融的数学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一、以情感人,激发学习热情

在整个教学课程当中,教师的人格和感染力是有效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教师应该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内在美。在教学当中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点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尊重、欣赏、学习、探究、包容,让整个课堂变得感性而又理性,在课堂当中融入教师的情感和数学的理性知识相结合,构建情景相融的教学课堂,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人格魅力,而且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来[1]。

比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当中向学生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说出在这一组数字当中,哪个数字是哪个数字的倍数又是谁的因数。这时有一个学生回答,尽管学生的答案正确,但是不全面,而且有失偏颇,这时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交流,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接触这位学生,感谢学生做出的回答,但是要提醒学生回答不够全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感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温暖,也能够让该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倍数因数的交流讨论当中,也让学生学会了包容、理解、探究的心境。

二、以理服人,培养学生自信

情理共融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当中,初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同时自信和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当中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优秀学生在学习当中必备的素质之一。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希尔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信心是生命和力量,是创立事业的根本。学生在学习当中有信心,也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讨论当中,能够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自信地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产生知识的碰撞,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

比如对于班级当中的学困生,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困生当前的状况,并且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引导学困生的学习。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困生的状况,给学困生预留简单的作业和问题,走下讲台,接触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当学困生对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回答正确的时候,教师要大力的赞扬学困生,包括学困生积极回答的勇气和胆量,还包括赞赏学困生学习的进步、见解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初步建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班级的学生也能够逐渐的跟上学习的脚步,从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2]。

三、情理结合,构建共融课堂

情理共融的数学课堂,也就是要将情和理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在数学学习当中不断的展现出情和理。数学课堂自身具有抽象、逻辑的特点,对于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来说会感觉数学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充分的利用情景结合,将理性知识和感性数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感性中认识理性,在理性中认知感性,从而实现情理相融,在感性活动中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数学理论知识。

比如在教学实际测量这一内容时,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在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教学,在理论上告诉学生怎么测量,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不强,在学习当中不能够将这一节的内容进行实践,服务自己的生活。这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是户外践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实际感知测量的方式,以及动手测量,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实现情理交融。通过这种情理相融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印象和认识,而且还能够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一辅佐实践,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情理共融的课堂构建是新时期背景下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方面构建情理相融的课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小学数学‘情理共融’课堂的实践研究”(编号:FJJKXB17-28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吉平.让数学课堂智慧和趣味共生[J].陕西教育(教学),2016,

[2]林添文.浅谈如何构建一个情理相融的数学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