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究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高琴伦郑尚东

高琴伦郑尚东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中学730400

【摘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学困生。近年来,学困生的问题越来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有责任对学困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从中找到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2-110-01

所谓数学学困生也即高中数学学习上的后进生,是指那些在高中数学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学生带着理想、抱负,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带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雄心来到高中,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明天的希望,他们辛勤地耕耘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了高中数学的学困生呢?其形成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上

(1)意志薄弱,自觉性差,缺乏自信心

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从深度,广度来说都实现了较大的飞跃,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不踏实,怕苦,不是知难而上,而是见难就退,缺乏坚强的意志。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高中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上课如嚼蜡般无味,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放弃。

(3)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运用不当

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只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自行进行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2.客观上

(1)考纲方面

因为中考对二次函数要求的很肤浅,因此初中教师对此讲的深度不够.而学生一入高中就需要二次函数解决很多问题。负责的教师会领着复习一下,但是练习的不可能想初中那样重复多次。高中数学和初中相比,难度更大,内容更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

(2)教师方面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存在如下的问题:不注重衔接,人为地增加了难度,不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较少,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认真备课,更谈不上备学生,教法传统、落后,教师一言堂多,师生、生生互动少,重结论不重过程,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认真批改作业,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不及时,未能给学生提供吸引的帮助,学生训练少,能力得不到提高;不注重分层教学,一刀切,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因材施教得不到落实。

二、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对策

基于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的分析,我们该怎样去解决?综合以上的原因,现提出一些对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对策。

1.找准困难的原因,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首先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数学学困生,他们需要教师对其多关心、多爱护,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适时与其交谈、交往,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与学生有所沟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友好、亲近、信赖教师的效果,用教师的热情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从教师的情感教育中获得积极进取的力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3.帮助数学学困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下不少工夫,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方法不适当所至。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养成严谨治学的学习作风和习惯。在反复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要使学生达成解决疑难问题的目标,而且还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派上用场。

4.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①低起点。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以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②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学生多归纳、多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③勤练习。由于学困生在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在教学中可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④快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数学学习困难,是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解决好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是教师不容回避的教学难题之一,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善待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育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新课程(中学)》2015.

[2]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探究吴汉文《数学教学通讯》2015.